川芎熟了,无人收购?
“这么好的川芎都快烂在地里了,却没有人来收。”9月2日上午,记者接到热线反映,赶到什邡市八角镇。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数百亩川芎长在地里,拔出根茎,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由于海拔较高,耕地不多,八角镇的村民多以种植川芎为主,然后以川芎换大米。这种主产于四川的中药材,具有活血止痛、祛风燥湿的功能,同时也可作为药膳,为广大群众所喜欢。因此,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川芎,多年来已成为八角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八角镇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已到成熟期的川芎无人问津。八角镇天桥村三组村民孙富国告诉记者,去年他家种了1.1亩川芎,每公斤平均能卖16元,最高时卖过20元,去年他家仅川芎收入就有1.9万元。而今年川芎由于没人收购,眼看就要烂在地里了。为不影响秋菜种植,他只得贱卖,每公斤的价格竟低至4角钱。如今卖了一多半,他才仅仅收入300元,连肥料和农药的成本也不够。
据村民介绍,川芎种植有两种模式:一是自己种,自己卖,随行就市;另一种是由附近跑川芎生意的商人来“借种”,就是每年腊月的时候商人拿了种子,借用村民的地,委托村民施肥管理,到收获季节,商人用米或钱来换。
天桥村的村民大多是后一种模式。村民崔昌发说:“去年种植的时候,商人口头说好了用四公斤米或11元钱换一公斤川芎,然而现在川芎已熟,种植商却没有来。眼看大片的川芎即将枯萎,我们不知该怎么办。”
既然承诺了以米或钱换川芎,发展种植的商人为何不露面呢?八角镇副镇长王文艺告诉记者,地震导致行情疲软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前来发展种植的商人多来自当地重灾乡镇,或彭州市红岩、敖平等地,他们一部分在地震中遇难,另一部分忙于重建家园,资金短缺,或已外出务工,导致当初的承诺无法兑现。
为此,八角镇政府积极与种植商所在的乡镇及时取得联系 ,请对方乡镇政府出面让种植商兑现诺言,他们还在网上发布了相关信息。据介绍,目前已有少数商家闻讯赶来联系收购。
目前,八角镇尚有400多亩成熟的川芎待售。八角镇政府呼吁:八角镇交通已恢复正常,川芎长势良好,欢迎各地商家前来收购,以帮助受灾农户生产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