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中草药依靠外购
“中草药10年都一个价,干这行只能糊饱自己的嘴!”在龙门县城中心市场摆摊经营中草药10多年的72岁婆婆苏英说。日前,记者就民间中草药经营相关情况采访了中草药销售者、瓶罐装凉茶销售商及县医药公司负责人,他们的反应各不一样。
罐装凉茶脱销
在苏英的摊位上,摆着23种用塑料袋装着的一扎扎中草药。“10多年都一样,1扎就卖2毛钱,1副药配10扎才2元,1天都卖不了几副。”苏英说。苏英家住龙城街道办水西村,几年前经营的中草药多是自采,现在主要从当地采药农户收购。她说:“年纪大了是个问题,主要是以前遍地长的中草药现在在深山也难找到。”在近20分钟的采访中,仅一位姓廖的小姐前来买了2副消暑祛湿的草药。对中医特别信赖的廖小姐是苏英的老顾客,她表示,暑天多喝凉茶可以预防疾病。她说:“煲凉茶虽比较麻烦,但苏阿婆配的凉茶药既经济又有效。”
记者在一家凉茶店看到,商店的钟老板不停地从冰柜里为顾客取出瓶装或罐装的凉茶。记者打开冰柜粗略数了一下,瓶装或罐装的凉茶有10多种。钟老板笑着说:“暑天瓶罐装凉茶卖得脱销!”在该店旁的一家凉茶铺,王小姐一边为客人装凉茶,一边对记者说:“暑天中午,一个人看铺特别忙。”王小姐说,凉茶铺煲出的凉茶效力强并且方便是吸引顾客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市民怀疑个别凉茶铺的凉茶原料不完全是中草药。
全县几乎没有中草药种植大户
“中草药价格比两三年前涨了近3倍 ,如金银花往年进货价每公斤才10多元,现在却要60元。”县医药总公司负责人说。他还列举了、巴戟、白术等中草药,近年来涨幅均达3倍。他表示,该公司的中草药大部分从安徽、江西、广西等地收购,从本地购进的不到5%。他感慨地说:“当年从化、增城都称龙门是中草药种植加工的老大哥,但现在很多种类都没有了。”他解释,人们以不补种方式采集中草药和大量开采山地发展林业、种植果树以及开采山地时滥用除草剂,都是中草药品种减少的主要原因。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龙门县几乎没有中草药种植大户,小面积种植的也极少。据介绍,10年前该公司曾拥有100亩的中草药试验种植园,但由于中草药的收益周期较长(一般要3至5年)及销路等问题,该园以破产告终。对于是否重建中草药种植园,该负责人表示,除非有固定的收购商和加工商以保证资金和销路,否则依然难以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