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和膀胱炎辨治解析

  放射疗法因其对癌细胞的巨大杀伤力,被临床广泛地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但这种疗法在为人们解除病痛的同时还往往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特别是放疗局部的放射性炎症较为常见,放射性肺炎和膀胱炎就是其中的两种。近年来,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对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辨证分型进行了探索,提出治疗的关键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阴生津,较好地指导了该病的辨证论治。

  ■放射性肺炎

  此病多见于肺癌放疗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常见如下几种证型。

  痰热阻肺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痰多黄稠、胸痛气促、汗多口干、尿黄便结、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有力。治予清肺化痰、宽胸理气,主要选用麻黄、杏仁、石膏、前胡、车前草、鱼腥草、半枝莲、白花舌蛇草、甘草9克。服24剂后,便血已瘥、尿痛尿频减轻,余证同前,原方去败酱草、红藤,加女贞子9克,旱莲草10克,加强益肾养阴之功。

  放疗对机体的损伤,尽管影响脏腑不同、表现不一,但统观整个发病的过程,“热毒津亏血瘀”贯穿疾病始终,只是程度不同、轻重不一,故治疗放疗后毒副反应的关键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一般治疗早期应以攻邪,清热解毒化瘀为主,中晚期则应以攻补兼施养阴生津,清热解毒为宜。治疗时应着眼于机体的状况、肿瘤的特点、放疗部位这三个方面,认真地审证求因,辨证治疗,不可局限于某个部位,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总之,放疗侧重于局部的病灶治疗,而维护全身气血津液的平衡,减少放疗导致的毒副反应,促进疾病的康复则是中医药调理和治疗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