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小板靶向中药值得期待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靶向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单体的研究更是现代中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血小板与多种复杂疾病的发生、进展、愈后密切相关,其靶向药物的研究有可能成为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前景的方向。

  ■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一大类天然酚性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毒性较低,是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点,在抗脑缺血及心肌缺血方面有重要作用。其机制与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一氧化氮生成等有关。

  药理学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川芎嗪在临床应用疗效肯定,川芎哚类似物在抗血小板聚集和体外抗血栓形成作用强于川芎嗪,且作用时间长,也值得深入研究。

  当然,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抗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其机制研究目前还停留在非特异性和只注重观察一些表面现象的研究阶段,研究尚缺乏系统性,较少涉及到血小板膜糖蛋白功能的改变,如血小板与内皮的黏附、血小板聚集等方面。缺乏对血小板靶向药物机制的深入研究,如特异性靶点的独立研究、血小板靶向药物基因调控的研究等。在这方面如取得进展和实质性突破,将会对血小板靶向药物的开发及与血小板相关复杂性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和中药的现代化都将具有积极和重大的意义。因此,中药有效成分和单体对血小板靶向的研究是值得深入探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