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空气监测,及时捕捉疫病的“火点”
控制疫病流行就像扑灭一场森林大火:如果“火点”能够被发现,一个成年人就可以扑灭它;如果火势蔓延开来,任何措施都将为时已晚。然而,难点就在于如何在“火点”阶段就能够监测到。何况,对于疫病控制来说,最早开始的“火点”在无声无息中扩散,处于潜伏期感染者都没有任何症状反应。
在过去的20多天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一直在四川地震灾区监测疫病的“火点”。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的一项科学部主任基金应急项目:“汶川地震灾区空气中传播的细菌和病毒的采集及基因分析技术”。
监测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一项非常前沿的技术,它和“可吸入颗粒物”监测、水质监测有着质的区别。美国“9•11事件”后发生了炭疽病菌的“恐怖袭击”,科学家们在相关研究上加大了力度。
“等到有了症状时才发现,就太晚了”
“通常情况下,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即使被细菌、病毒感染也不会致病。即便会,也能很快康复。但对于地震灾区来说,生活、环境条件差,人体免疫相对较弱,抵抗疾病的自身能力要差。”要茂盛说。
地震改变了自然环境,尤其是很多畜禽尸体容易滋生细菌、病毒,气温升高也在加剧这个过程。
“一般的病毒,人体感染3—4天后就会有很强的传染性,虽然患者还没有症状反应,但病毒、细菌在人体内已经复制了很多,浓度非常高。”要茂盛说,“有一些学者对传染病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这种技术对早期疾病的诊断也意义重大。”要茂盛说,“这一技术将会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又一个里程碑。但如何能够实现它,并且在技术可靠实用,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本报北京6月16日电)
- 熟食常温存别太久
- 糖尿病患者给日常饮食加点中药
- 血糖升高肩膀叫“疼”
-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处境尴尬专家呼吁尽快出台相关规...
- 中药煎煮之前要洗吗
- 下火零食TOP10
- 科学处理性爱疼痛
- 中药汤让您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