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18F-FDGPET扫描具预后价值
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Riedl等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18F-FDG PET扫描结果,与其行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相关。[J Nucl Med 2007, 48(5): 771]
18F-FDG PET扫描已被证实对结直肠转移癌的分期极具价值。为评估这一生物学扫描技术与肿瘤的其他细胞学特征以及临床行为之间的关系,Riedl等对90例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在肝切除术前接受了18F-FDG PET检查,术中取肿瘤标本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由对PET扫描结果和临床转归都不知情的病理学医师评估6种标志物的表达,包括Ki67、GLUT1、GLUT3、p53、p27和BCL-2。
结果显示,PET最高标准摄取值(SUV)与GLUT1(P=0.03)、Ki67(P=0.026)和p53(P=0.024)相关,而与p27、BCL-2和GLUT3均不相关;当对患者进行分组和生存对比分析时,无论SUV是5、7还是10,低SUV者的生存期均显著长于高SUV者(图1)。
■ 点评
18F-FDG PET是一种评价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有效方法。研究者所采用的生物学扫描与细胞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肿瘤生物学。但由于PET检查的费用较高,因此其在国内应用的前景受到限制。
- 帮肺心病人安全度寒冬
- Caco-2细胞助力药物吸收促进剂研究
- “水果面膜”补不了维生素
- 一生8次检查远离宫颈癌
- 维生素A衍生物可能减缓肺癌细胞生长
- 吃得挺好为何还贫血?
- SSFP磁共振灌注成像可较好检测冠脉狭窄
- 用质子泵抑制剂与结直肠癌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