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应发挥科学思维作用——访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兆麟教授
曾兆麟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组委员、上海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中关于内耳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提出了新的内容。”
中医理论之一的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也是引起曾教授重视的课题,曾教授与他的合作者对此投入精力进行了研究。
问:在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的研究中你有什么发现和见解?
答:本世纪初,我与病理教研室教师给家兔注射油酸(细胞毒)造成动物肺间质、肺泡水肿、肺泡出血、毛细血管微血栓等,动物出现呼吸困难。此外,还伴随肝、肾细胞水肿脱落及肠细胞变性、坏死等多脏器损害。这些变化与重症SARS患者出现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脏器病理变化非常相似。根据中医通里攻下法理论,给动物服大承气汤治疗后,肺泡水肿改善,呼吸困难减轻。同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出现增生与修复。Ⅱ型肺泡细胞具有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该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有助于肺泡扩张、减轻肺水肿。SARS流行期间,我们根据实验结果与另一老师合作撰写了一篇《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索难治性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的新思路》的短文,刊登在2003年第5期《上海中医药杂志》。我在此文中提出SARS患者出现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予服大承气汤。
临床上用通泻法可达到泻肺热、泻痰壅的效果;用宣肺肃降法可治疗某些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肺与大肠均发源于原肠,说明肺与大肠关系密切。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医学中的一个难题。我们的工作这里只是开了一个好的头,我希望有识之士能延续我们的路子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
最后,曾教授语重心长地重申在科研工作中科研思路的重要性:“在中医研究中应该充分发挥科学思维的作用。没有新的学术观点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重大突破。在同一水平上大同小异的重复性工作,不会提供有价值的新内容。”“用已知的现代医学知识来验证、解释和说明中医理论和中药作用机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有意义的是,通过中医科研,发现人体活动的新功能,新调节机制,以及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提出新概念和新观点。这不仅是提高中医学术水平,而且也能为现代医学增添新的内容。”
- 用美白产品有8项注意
- 男性更年期防抑郁
- 南京市第二医院研究发现:复方甘草酸苷对艾滋病患者...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分离纯化技术推陈出新
- 化瘀生脉法防治术后血管危象疗效肯定
- 说诚信话品牌
- 有理也应让三分
- “懂得调节”才有好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