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时珍到吴其浚——谈中国文人的自然情结
《本草纲目》提供了一个更独立、更完全的植物世界,从而使阅读成为对草之本更加单纯的追思。作为清代有名的文人,吴其浚写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这两部书,那种“格致”功夫中所包含的用意,未必不是中国文人追思自然心情的自觉表现。虽然时代已经到了古典的尾声,可你还是不能忽略中国文人寄寓在“本草”一道之中的精神轨迹。之所以在李时珍之外,谈到吴其浚,即出于这样的基本想法。
又是一百多年时间过去了,现在除了专业人员,恐怕很少有谁还会提到吴氏这两部书,至于文人的阅读那真是凤毛麟角,这么多年中,似乎只有已故作家汪曾祺认真说过《植物名实图考》。他在放逐于荒漠的边远地区时,行囊里面就有这本书,于寂寞的夜晚读那些古典时代的植物,他读出了无限的人生味道,于是他就成了吴其浚在20世纪的一个知音。现代人在科学的主宰下,早已中断了自然之思,而自然的真相也就在人们的长期漠视下隐遁而去。有感于此,我觉得,现代人如果能读读吴其浚的这两本著作,从中多体会一点古代文人那种运思自然的心意,也许多少会有益的吧。
- 阿尔茨海默病一线药物疗效受质疑
- 老年人血压显着降低预示痴呆危险
- 哮喘使COPD发病危险剧增
- 运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才有中医现代化
- 少林寺将成立“少林医禅院”
- 方药“名”闻·夜交藤
- 张子和三笑驱病魔
- 杏闻趣知·葱管导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