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药

  众所周知,血是营养人体最宝贵的物质,如《黄帝内经》里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中医学认为,血是一种赤色的液体物质,源于水谷精气,在脉中按一定规律,沿一定方向循环流动,以营养人体内外上下各部组织。若血液不足,即发生血虚症,或血液对人体某一部位的营养或滋润作用减弱,或全身性的血液亏损。在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或经闭等为主要见症。形成血虚的原因,多由于失血过多,所耗之血一时未能补充,或脾胃功能减退,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内伤过度,阴血暗耗,或为瘀血不法,新血不生所致。《白芍

  (7)鸡血藤。为昆明鸡血藤和山鸡血藤的藤茎,味甘、苦、性温,能补血养血、通经活络,现代研究证明,有升白细胞之作用,可用于因放射线照射过多所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用鸡血藤汁熬制的膏,有大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的功效,老人及妇女体弱者可常服,可治手足麻木、瘫痪、月经不调、跌拉损伤等症。

  水煎内服,每剂量15~30克;或酒浸,熬膏。

  以上介绍的是最常用的一些补血药。但临症时,还须分清是一般血虚、肝血虚、心血虚,还是心脾两虚。

  一般血虚:面色不华或萎黄,头晕眼花,爪甲色淡,舌质淡、脉细无力;

  心血虚:在一般血虚见症的基础上,又兼见心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等症;

  肝血虚:在一般血虚见症的基础上,又兼见眩晕、眼花、手足发麻、肢体拘挛、爪甲干枯、睡眠不安、月经不调、或经量明显减少等症;

  心脾两虚:在心血虚的见症基础上,又兼见食欲减退、神疲乏力、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