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你的大脑消化不良了吗?(03-02期)

  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信息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缝隙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我们涌来。《巩俐老矣,已成过气明星》、《“波霸美女”叶子媚浴室走光》、《申花冬训:上厕所排成行,“出口”还得等“签证”》……这一串串撩人的眼球信息充斥着媒体的版面,刺激着我们的大脑、缭乱着我们的双眼、震动着我们的耳膜、调动着我们的双手。在这个高文明高科技的环境中,我们活跃其中、得益其中、也受害其中……

  时代信息,想说爱你不容易

  欧阳在一家教育杂志社做编辑,每天伏案敲打键盘搜集相关资料打印稿件,至于上网看新闻收发邮件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欧阳有时也难免失眠,头昏脑涨的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欧阳总觉得自己年轻,挺一挺就过去了。可是最近他觉得这种疲惫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而且精神上也萎靡不振,到医院又查不出什么病来,弄得他神经十分紧张,觉着自己一定是得了什么怪病,上班也恍惚起来,工作状态一落千丈,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工作岗位。

  小鹃是一家网站的信息员,由于工作需要每天和大量的信息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每时每刻充斥着她的眼球和大脑。她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又可以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触各类信息,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自己可以永远时尚,永不落伍。最近,快乐的小鹃却有了烦恼,常常恶心和呕吐,使她在同事面前很尴尬,性情也变得焦躁起来,精神头明显不足,以前的时尚和阳光从她的身上再也找不到了。

  与欧阳和小鹃相比,刚上初一的李浩的情况就更糟一些。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李浩从小跟奶奶住在一起,奶奶疼爱他,除了尽量为他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外,从不忍心多管他。李浩喜欢熬夜看电视,喜欢把所有的课余时间用来上网浏览各种信息和玩游戏,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他的知识面和信息面很宽,无论大人们谈论起什么话题,他都能侃上两句,被亲戚和周围的同学亲切地称为“早知道”。李浩甚为得意,为储备更多的资料,他更加注重对信息的大量攫取了。终于在暑假开学的前一天晚上,他头晕脑涨一头栽在桌子上,休克过去了……

  点评:上面提到的这三种症状就是悄然侵袭我们的新病,被现代医学称之为“信息污染综合征”。医学专家指出,“信息污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就是烦躁不安、头昏脑涨、思维及判断力下降、消化功能紊乱,并可能殃及心血管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不齐,严重的甚至休克。这种现代病在我国还没有被广泛认识。一些医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认为,此病症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它一旦蔓延开来再引起重视就为时已晚了。

  都市人群,有谁没被污染过

  时下,“信息污染”除表现在“量”多外,在“质”上也很突出。如果说我们周围的人都在受到伤害,那么,白领一族就是信息污染的重灾区。比如一些网上的低级无聊的话题、黄色污垢的内容,频繁的骚扰电话,手机里密集的短信息,电视里不断重复的广告画面,报刊上不厌其烦的新闻炒作等等,也都让人疲于应付,抵挡不住。

  波子是两年前从南方来京的打工仔。刚到一家湘菜馆作服务生时他还很腼腆、木讷,再加上他长相秀气,被店里的员工们戏称为“丫头”,波子却不喜欢他们,认为他们俗气不愿意和他们来往。后来,波子通过老乡,以低廉的价格买了一台老乡单位淘汰的旧电脑。此后,波子便整夜地沉迷于网上的性爱话题,乐此不疲,每天下了班后匆匆忙忙地回到宿舍就一头扎进网里,迫不及待地和网友聊起来。时间长了,波子在单位的话也多了起来,眉飞色舞地都是侃些有“颜色”的话题,不久他又被店里的员工改称为“黄手绢”。波子开始还暗自得意,于是更专注于在网上搜寻各类性方面的内容以便于炫耀,只一个月下来,由于误班费、上网费和电费便让他本不丰厚的钱包更瘪了,有时还要硬着头皮向老乡开借。后来,由于整夜上网,上班时经常恍惚、瞌睡,工作没了精神头,还常常出错,甚至找借口不上班回去上网,不久他便被公司开除,丢了工作。此时,相识一年有余的山西籍女友也与他正式提出了分手……

  有着近40年教龄的老韩上个月刚刚退休,没事打打门球、扭扭秧歌,也没感到闹心。在一家公司任职的儿子为了表示孝心给老人买了一新款手机,想借此逗老人一乐,谁知时间不长,老韩再也乐不起来啦。真正需要接收、打出的电话没多少,各类短信息倒是进个不停:办理证件的、赢取大奖的、提供便捷服务的,每天拼命地在韩大爷眼前闪来闪去。人老信实,老韩听说自己中大奖了,心想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几经折腾,才知都是骗局,一着急,弄得老韩血压都升上来了。更可气的是,一天晚上,老韩正在家与同事下棋,看棋面残局老韩十有八九被将死,突然,手机发来一信息,老韩打开一看,气得浑身哆嗦,手发颤。原来短信的内容是:国王要100头猪,大臣只带了99头。国王问:“还缺一头呢?”大臣说:“那头猪正在看短消息。”盛怒之下,老韩把手机关了,扔进了箱子底……

  点评:随着信息时代科技脚步的加快,一些从事新闻、信息、网络管理、产品推销的都市白领越来越多。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频繁接触着高技术、先进装备,主动或被动地汲取着眼花缭乱的信息。然而,每个人的大脑信息负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接受的信息超过大脑所能消化的信息量时,人体的机能就会出现故障。医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认为,人体对外界信息的输入,需要大脑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再进行一番加工。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繁杂信息后,倘来不及分解消化,不管什么内容,盲目灌输,时间长了,超出机体承受力,大脑就会产生疲劳反应,发生“信息消化不良”,信息的接受者就会被污染,产生种种不良症状,更何况许多人像老韩一样,接收的是些欺骗人、羞辱人的垃圾信息呢?

  为了健康,主宰信息100年

  “信息污染综合征”是社会高度发达的一种无奈。人们无法拒绝信息,但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信息,既能猎取到有用的信息,又让大脑消化得通畅无阻。

  信息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信息的传播也是有着多种渠道的。比如全世界每年出版上百万种期刊和新书,登记了四十多万项专利,还有诸如科技文献、学术报告、学术论文等等的编写。全球数不清的电视台、微波通讯塔、雷达站、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等等现代通讯网络无处不在,新闻、观点、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预言、传言等难以数计的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数量之多、更新之快令人咋舌。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陷入信息资料的海洋。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投身其中,无选择、无归纳、无针对地全盘接受,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被信息污染直至被信息伤害。

  在国外,这种“信息污染综合征”已被引起重视。1998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法国的信息专家罗斯奈就曾呼吁人们,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短短的三四年过后,罗斯奈的谶言成真,信息污染已成了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又到新春佳节之际,人们的电话问候、网上拜年、手机短信息的致意等形式会骤然增多,又将会出现信息“大塞车”的现象。怎样充分享受现代信息带给我们的快捷和方便,又能有效杜绝信息垃圾、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呢?有关专家告诫我们,减少信息污染,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社会方面,各有关部门应控制信息源,制定相关政策,杜绝垃圾信息,使信息有序化、条理化、趣味化,以利于信息的消化和吸收,让信息接收者能有一个轻松、干净的使用环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心理学教授杜惠平在分析信息污染带给人的危害时强调,减少信息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自身,我们在平时接受信息时,一是要善于筛选、分类、判断和选择,逐步增强接收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二是心态要保持平和,做到有张有弛,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三是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营养的搭配,不偏食,坚持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除了这些生理上的影响外,信息污染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更为明显,由于受到过多外部信息刺激,往往情感上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产生诸如不满、不公、自卑等心理,使人心理负担加重,危害身心健康。

  点评:“信息污染综合征”是当今都市上流行的一种文明新病,是白领阶层回避不了的话题。在信息时代,我们别无选择。为了工作,为了健康,我们必须成为信息的主宰,有目的地对信息进行“节食”,做到吃好睡好,时刻警惕站在我们身后的都市恶魔——信息污染。让我们的大脑更加轻松通畅,抖擞精神,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