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血防工作面临环境危机
本报讯(记者王晶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制所郑江研究员,在最近举行的第六届医学地理学术会议上警告说,由于人为与自然因素造成的长江中下游生态改变,有可能导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扩大,人畜感染加剧。
郑江分析说,三峡建坝后,库区将形成新的洲滩,每年淹水时间不超过8个月,恰恰适宜钉螺孳生。现场模拟试验证明,移民点新开挖灌溉沟渠的钉螺成活率高达80%。作为库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畜牧业、养殖业和旅游业,都可能造成钉螺和传染源的输入。长江中下游湖区五省退耕还湖、平垸行洪面积近1000万亩,仅洞庭湖面积就将由2600平方公里恢复到解放初期的4350平方公里(涉及23个县、市、区),钉螺生存面积会大幅度增加,血吸虫病流行区域也将随之扩大。
钉螺和血吸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北纬33°15′、14℃等温线以南地区,但随着全球气温变暖,21世纪上半叶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左右,钉螺的生长、繁殖区域也将随之向北扩展。我国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均始于血吸虫病流行区,该工程的动工给钉螺顺水向北蔓延创造了条件。对此,郑江强调,一定要正视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血防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 美意研究人员发现:肿瘤与动物机体生长曲线相似
- 北京首位干细胞捐献者今天将接受第二次采集
- 北京女孩50毫升造血干细胞急飞上海千里救人(图)...
- 卫生部公布新的人类精子库标准和规范
- 美女经济何去何从
- 预防自杀计划
- 无名
- 膜技术:开辟创新工艺清洁生产通路----访湖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