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C)
一、 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 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3. 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 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 粘膜流行病学特点,为除外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疾病应作相关检查。
2. 结肠镜检查,兼做活检。暴发型患者宜暂缓检查。
3.钡剂灌肠检查可酌情使用。
4.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浆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等,有助于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三、诊断举例
UC初发型、中度、直乙状结肠受累、活动期。四、疗效标准
1.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大致正常。
2.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
3.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 炎症性肠病(CD)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
- 克罗恩病(CD)治疗规范的建议
- 克罗恩病(CD)
- 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规范的建议
- 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
- 认识结核病
- 睡前服用茶氨酸让年轻人睡得香
- 豆腐渣里藏着“健康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