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吴塘(1758-1836),字鞠通,又字配珩,江苏淮阴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吴鞠通从小苦读诗书,想走科举之路,得个功名,但十九岁时,他父亲生病,终于死去,吴鞠通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他认为父亲病了自己却不懂医,有什么颜面立在天地间?于是购买方书,刻苦研读。受到仲景“外逐荣辱,内忘身命”之言论启发,于是概然放弃科举之路,专攻医学。26岁游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又得到明·吴又可《温病条辨》。该书在疫病又一次将到来之前出版,流传于世。此书是吴瑭的代表著作,是论述温病的专著,兼论产后小儿部分病证,共六卷。其学术思想“远追乎仲景”,“近师承于叶氏”,取法于叶天士的很多,也融汇贯通各家学说。书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故成为温病学派之圭臬。后人评论吴氏,认为他“上为吴又可之诤臣,下导王孟英之先路”。然而吴鞠通自谦地说:“诸贤如木工钻眼,已至九分;瑭特透此一分,作圆满会耳。非敢谓高过前贤也。”
此后吴鞠通以医为业,孜孜汲汲40多年,屡起沉症。晚年著有《医医病书》(1831)2卷,针砭时医俗医的弊端,提倡医德博学,并阐述了许多温病和内伤杂病的证治大法,也为世人所重视。他的医案由后人汇辑整理成《吴鞠通先生医案》(一名《吴氏医案》)5卷(一作4卷),总结了他毕生的临床经验,记载了暑温、伏暑、胃痛、呕吐等五十多种温病和杂病的病案,也是医家喜读之书。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吴瑭是有过卓越贡献的医学家,他创立了三焦辨证,完善了温病治法,拓展了经方应用,研制了诸多新方,从而成为一代名医,广为后世传诵。
- 张景岳,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 叶天士,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杨继洲,着有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针灸专着《针灸大成...
- 徐灵胎,伤寒学派中辨证流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 王惟一开创了针灸学的腧穴考试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先河...
- 王叔,对脉诊进行系统总结的古代医学家
- 黄帝——《黄帝内经》
- 制药化学的前驱——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