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春季流行病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病毒、细菌同时活跃起来,一些黄连膏涂于患处。一般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其以腮部的肿大为特点又称为“痄腮”、“大头瘟”。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漫肿,然后波及对侧,也有的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肿胀疼痛,边缘不清,皮肤微热,有压痛。口腔内的腮腺开口常常红肿,整个病程大约1~2周。该病有少数病例可合并睾丸炎、腮腺炎、脑炎。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潜伏期7~21天,发病前一周至腮肿消退时都有传染性。患病期间禁食刺激性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刺激腺体分泌加重腮肿及疼痛,还会由于腺液增加阻塞淋巴肿胀的腮腺开口造成合并症。腮肿可外敷芙蓉膏或用鲜马齿苋适量捣烂后外敷,消肿止疼效果都很好。中医治疗一般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
法。
病毒性肝炎春季主要是预防甲型肝炎,因该病是由消化道传播,潜伏期短,一般2~6周,急性起病。多有发热、黄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的症状。不典型病例则刚发病时的症状与上感很相近,应注意观察。需及时隔离,及早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