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专家:第三次狂犬病流行新高峰正在形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研究,尽管我国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宿主动物繁多,但对狂犬病病原学的研究甚少,至今分离到的狂犬病毒有限,除1型病毒外,还没有发现其他6个基因型或相似狂犬病毒。研究相对滞后,导致在疾病流行面前有点“没方向”。夏秋季属于高发季节张永振指出,狂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月对我国狂犬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病虽全年均可发生,但在发病率高的年份,狂犬病的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夏季与秋季的狂犬病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析还发现,男性发病是女性的1至2.5倍,青少年及儿童发病多于成年。人感染病毒潜伏期最短一周人感染狂犬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3个月,但也可短至一周,或长达几年。被动物咬伤部位、伤口的严重程度,以及伤口感染病毒的量等因素影响着潜伏期的长短。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家瑜对在1989年至2000年间于上海发生的19例狂犬病病例分析发现,咬伤头面部5例的潜伏期平均为41天,咬伤手指12例的潜伏期平均为59.42天,咬伤足部2例的平均潜伏期为187天。
- 短潜伏期狂犬病患者增多
- “多动症”可延至青春期
- 女性患骨质疏松症是男性六倍
- 肺动脉高压不是不治之症
- 糖尿病人或成尿毒症“候补”
- 86%丙肝患者染病不自知庄辉院士呼吁:关注丙肝,...
- 中国首次发现陆生留鸟——麻雀携带禽流感病毒
- 专家说,中国一半肿瘤患者未得到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