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谁的中药

  在对人类以现代身心疾病为主的多数疾病的治疗中,化学药物越来越表现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在慢性病治疗中,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和抗药性日趋严重,而此时中医药的优势却越来越明显。然而就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各种品质的“洋中药"悄然涌入,据一项最新的调查统计显示,国内中药市场的20%竟然被“洋中药"占领。而另一项统计表明,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其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产品占10%,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占7%,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仅占5%左右,只有5.8亿美元。在极为有限的出口额中,绝大多数还是原料初级品,中成药仅占1.26亿美元,且多以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口,国内市场每年从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等进口“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

  

  “洋中药”反食中国

  

  “我们近期会有两种植物药进入中国市场,下半年还会继续推进植物药在中国的销售力度。”德国马博士大药厂中国项目部市场总监刘智对抢占国内中药市场显得信心十足。他还表示,从市场形势观察,近两年中国进口“洋中药"的数量会成倍增长。像马博士一样,法国施维雅药厂、瑞士诺华等公司近期也有攻占国内中药市场的计划,而港资中药借力CEPA杀入内地已是如火如荼。

  

  据了解,回归自然、崇尚天然植物药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新理念。而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是亚洲,特别是在中医中药发源地的中国,天然植物药特别是非处方药更易被人们接受,这也是“马博士”加紧进入中国步伐的主要原因之一。看好中国天然植物药市场的还有瑞士诺华中国公司,早在2001年诺华就投入450万美元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中药新品种,希望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欧洲和日韩等地国际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纷纷通过在华合资或加大投资等实施本土化策略,纷纷涌入中国的天然植物药市场。日本、韩国更是凭借技术加工优势,通过对由中国进口的中药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垄断了国际植物药市场约90%的份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中药企业数量多达千余家,但是全行业的利润总和还不及一家跨国公司的利润。

  

  中国本是中草药的发祥地,而这些年“洋中药”抢滩中国的架势却愈演愈烈,那么“洋中药”是凭借何种优势向中药的原产国发力的呢?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介绍,“洋中药”进军中国市场主要有两条渠道:第一条渠道是产品推进。名列世界OTC药企100强之一的德国马博士大药厂,一直以开发天然植物药为主,特别是其天然植物排毒类产品在全球52个国家已有销售49年的历史,而现在他们已将中国列为其重点发展的市场之一,仅在华南地区的广告费用就将投入1000万元,其目的不言而喻。第二条渠道是产品研发。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瑞士诺华出资450万美元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的“中草药中的天然活性物质"项目已经初见成效。

  

  专家介绍,我国中药企业虽然有千余家,但是真正上规模、符合国际生产标准的企业还太少,这主要是因为无法从源头和生产等方面保证对中药生产实行全面的质量监控,无法在药理及成分上有一个量化标准。而对于像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中药业来说,每年在科研开发上的费用占到产品销售额的30%左右,保证了其产品顺利通过美国FDA、欧盟GMP等国际认证,这也是“洋中药"叫板本土企业的实力所在。

  

  缘何玩转世界

  

  抢占中药市场的“洋中药"多为单方植物药,与中国众多的复方中成药相比,药方显得单薄,但却已经玩转世界。如日本的救心丹、德国的银杏叶等均迅速占领国际中药市场。为什么单方药能玩转世界?专家介绍,复方中药的药物多达十几味,添加某种药物有时是为了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组合起来治理某种疾病效果更好。但具体哪味药起什么作用,现在医药界不能完全解释,比如我国的阿胶,其补血的作用已经得到中外专家的认同,但国外医药界希望能指出阿胶中哪些成分帮助提高钙吸收、哪些成分帮助补血,但目前国内还无法研究清楚。恰恰是这种问题,挡住了中药在国外申请药准字的道路,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