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
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低血压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有症状和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
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要,但当依兼证之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兼见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者,其病多属肾;兼见纳差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其病多在脾;兼见心悸气短、健忘多梦者,其病多在心。气虚者多见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等症;血虚者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面色苍白等症。气血两虚者可兼见上述证候。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显示出巨大优势,无论辨证论治,还是专方治疗,对于升压、稳压都有明显的作用。
气血亏虚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钩藤12克。
- 论治:中医常用的三种退热法
- 辩证论治:通便麻仁效果不错
- 辩证治疗:用风油精能治脚气
- 辨证论治才可开怀大笑
- 香茶可以代替药疗治小儿疾病
- 辩证论治扶桑花也能凉血解热
- 中医的望诊
- 辨证: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