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通灌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25例体会
慢性结肠炎也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腹痛、粘液便、脓血便和黑急污熏等为主症,似属祖国医学中的“肠风”、“久痢”范筹。由于病未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药通灌汤保留灌肠,同时口服甲氰咪胍治疗25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为27-52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0年。根据乙状结肠镜所见,将局部病变间要分为三种类型:1、轻度病变,以粘膜充血水肿为主;2、中度病变,以粘膜糜料渗血为主;3、重度病变,粘膜面溃疡形成为特征。
二、诊断标准
1、 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粘液血便史。
2、 粪检除外阿米巴、血吸虫,痢疾杆菌培养阴性。
3、 乙状结肠镜检有粘膜充血、水肿或有不同程度的糜料渗出及浅表性溃疡。
4、 25例中5例曾作钡灌肠检查,3例提示结肠炎,2例报告正常。
三、疗效分析
1、 痊愈:经治疗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检肠粘膜正常。
2、 好转:腹泻、粘液血便次数减少,腹痛减轻,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有明显改变。
3、 无效:症状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同治疗前无变化。本组轻度者11例,两个病程治愈者8例,另3例进行了第三个疗程;中度者6例,三个疗程治愈者4例,2例好转;重度者8例,三个疗程治愈3例,3例4个疗程治愈,1例好转,1例未坚持治疗。
四、方剂组成及治疗方法:
1、 处方:白芨30克、白头翁30克、地榆归大肠经,凉血解毒,可止脓血,故适宜上述诸证。
4、本方组成药味简单,药源充足,疗效好,无副作用。灌肠时间以早晚为佳,药液温度以37-40摄氏度为宜。其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效果较好。
- Dipasic对结核菌耐药性的研究
- 垂直式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综合模式的精神病康复探讨
- 综合治疗中风病临床的初步探讨
- 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我们的对策
- 软骨细胞培养及其调控
- 加速新时期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 狼疮性肾炎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