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肿瘤治疗的应用
药在肿瘤治疗的应用
中医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不仅是由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斗争的支柱,即使是在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及世界各地的流传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姑息治疗中常用手段。
一、中医药的给药方式适合于肿瘤恢复期的长期伴随治疗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日渐突出,其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形成,多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精神状态、不良的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缓慢作用的结果,其中治疗方法也不象手术切除阑尾治疗阑尾炎或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那样短期内得以根治,这些病人多数需要长期、缓慢综合调理。评价这些疾病治疗效果也不是求得全部、彻底地消灭癌细胞以达到根治的程度,特别是那些已经无手术及放化疗指征的中晚期患者,治疗的目标应是在如何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的基础上延长生存时间、甚至寻求长期带瘤生存,这也是中药治疗的任务之一。
多数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已经并非早期,加之治疗过程病情发展,使社会上现存有大量的中晚期患者需要救治。他们的病程相对漫长,而手术及放化疗治疗过程所需要时间较短,在治疗后较长时间需要不断用药,以便随时调整、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从而显示长期伴随治疗的必要,这也是中药治疗的组成部分。
中医药有如下特点适合肿瘤者的长期伴随治疗。
1.大多数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除少数以毒攻毒的药物外,许多制剂在毒理学试验中高出临床用药剂量几十倍也无法测出动物的LD50,因此一般不会因长期用药引起骨髓抑制、蓄积中毒及其肝肾功能障碍。
2.中医用药,处方灵活,随证加减,辨证施治。
可根据病人分期的不同、症状的变化、病情的需要随时修改处方内容,这种给药方式改变了肿瘤“千篇一律”的治疗模式,这种因人而异、因证而异的用药特点对提高肿瘤姑息治疗的效果是有益的。
3.剂型多样,用药方便,多无严格疗程限制,只要适合病人就可以长期应用。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已减少,注射剂、胶囊剂、滴剂、糖衣片、口服液、巴布膏等大大方便了病人的长期用药。一些抗瘤谱广、毒副作用轻的中药静脉注射液已广泛用于临床,例如康莱特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鸦胆子乳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等。当患者症状较明显,随时需要调治时,可以口服水煎汤剂为主,并且单味药物的颗粒剂已开始推广,煎药机已广泛用于临床,可以减少煎汤熬药的麻烦。对病程已久,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有诸多的口服中成药选择以供患者长期调理使用。
二、中医药作用特点适合于肿瘤治疗
中药在作用机理和用药特点等诸多方面不同于姑息手术及姑息放化疗等西医手段,发挥祖国医学特色,丰富肿瘤治疗手段,对提高疗效是有益的。
1.中药的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整体调理。
Wong等在综述有关资料及其应用中药的基础上指出,古老传统的中医学整体观符合现代医学的生物学模式,中医的哲学思想支持有科学基础的整体医学发展。现代中医所强调的整体观方面是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注意四季变化及生存对机体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把疾病看成是全身失调的局部表现,把肿瘤看成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用单一成分、单一作用靶点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因此应强调治病求本、整体调整、多方人手及全身治疗。中药的组方复杂,一味中药也由多种成分组成,本身也就是一个“复方”,一个中药方剂往往由更多的成分组成,从而达到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治疗作用。以单味芦荟胶囊、一轻胶囊、四磨汤口服液,化痰通便的清肺抑火丸,民族医药六味安消胶囊等。单味中药决明子开水冲服代茶饮有良好的通便作用,没有反跳等副作用,其剂量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平时应注意适当运动,腹部按摩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并配合新鲜蔬菜、水果、杂粮等富含纤维素食晶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