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三七生对精的精彩论述

  一:医论

  精神论

  东属木,已胎火苗,火属心,主藏神;西属金,早孕水根,水属肾,主藏精。精神气血互相转化:精,生命之物质基础也;神,物质之生命能量也。

  精温则化气,主生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植物之生根发芽也;

  神清则运血,主收藏: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如植物之开花结果也。

  水居下主升,精化气则木生火;火居上主降,神运血则金生水。

  主生长则性向外而进取,主收藏则性向内而退守。一味进取有丧本之虞,一味退守有失荣之虑。重精者有淫逸之患,重神者有妄想之忧。

  精属阴,神属阳,阴成形,阳化气。《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是阴阳并重,精神同宝也。无气之形则死,无形之气则散。但知形而不知气,则轻视生命;但知气而不知形,则难重死尸。

  然人活在气,气散则死。徒知形而不知气,但见精而不见神,背离根本,驰骋枝末,轻视生命,远离自然,此西医于治病之学所以远逊中医之故耶?

  精说

  肾藏精,心藏神。精为体,神为用。精化气为神,譬如薪火传递。神不宁则精妄动。精妄动则髓不秘藏,骨空筋缩,痿证作焉。虽不即痿,而必渐至。所谓冬不藏精,春必温病。水不生木,木枯火焚。以冬不藏精,阳不秘藏,水火失根,润下炎上,火水未济,阴阳不交,故龙雷之火飞腾不潜,木焚火飞,上燥下湿,温病作焉。皆由精气不固,元神失宅所致。如是观之,精之所系者甚巨,性命攸关,故古人有保精之劝。义理渊深,词坚笔畅,岂西医无知妄作之辈所能知者哉。

  先后天之本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脑髓虽为先天,亦不妨称肾为先天之本。盖本者,所自出也。肾所藏之精延脊髓随督脉上升之气还精补脑,脑髓者,从肾精得养,即本于肾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无咎。

  脾为后天之本者,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为后天所成,赖饮食所化之水谷精微奉养。脾为胃行其精微,上归于肺,肺朝百脉,流溢布散,达于全身。脾虚则不能输布供给,周身秉气衰少,形之盛衰,皆缘脾气运化之强弱也。故脾为后天之所本也无咎。

  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食饮有节,忌食生冷油腻葱蒜韭盐等泻相火破藏精之物,每餐不可过饱。起居有常,睡不可少。

  姜桂附养阴之理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是以秋冬养阴即是养藏。精为奉生之本,化气之源,故当藏而不泻。然相火秘藏,在乎厥阴能合。厥阴能合,在乎太阴能开。太阴能开,在乎少阴能枢。少阴能枢,在乎太阳能降。少阴(君火)能枢(转),太阴能开,然后厥阴能合,阳不外泻,精气方藏。姜桂附,所以开太阴枢少阴降太阳者也,故能助收藏(养阴)。若但以清滋之品为助收藏之道,则恐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矣。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桂),致津液(姜),通气也(附)。”请事斯语。

  写给冬不藏精者

  春天的脚步近了。

  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今年这个时候是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木气泻水,肾精失藏。风木先来,有厥阴不合之象。厥阴不合,则相火必然妄动。

  不藏于精者,目前很容易表现出明显的水不涵木之象,如无事生非,多言易怒,寻衅滋事,顶撞谩骂等事。男性还易出现早期前列腺炎症状,小便频数,小腹胀痛,阳事欲动,却每每半途而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早露端倪。

  其人必左关尺脉大而弦,或有数意,寸反不起。右尺则浮弦而细,微紧,沉取则空。右关浮取弦,沉取紧,有外格之势,寸反沉牢而滑。

  相火不位,君火不明。枢机不转,开合不利。正气浮散,邪气横行。若不早做定夺,恐难逃七宫之灾。

  建议:亡羊补牢,桑榆非晚。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独卧远房闱,是非少思量。神内守,莫张狂。

  药:桂附三七生:数不可拘,有常有变,或取河图,或取八卦,以意消息之而已,不必拘泥。菟丝子补精之药,虽粘腻而不助湿气,精亏而脾湿者宜之。又子中多含生气,藏精之中有起亟之意,阴中有阳,阳虚而精亏者可以之代替熟地,恐熟地助脾之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