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疾病“青睐”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

  2006年4月至2006年8月,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世界牡蛎等具有行气散结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40岁以上的乳腺增生患者应该每年做一次专科检查,必要时做进一步检查。

  疾病七:前列腺增生

  B型超声波和男科检查共查出前列腺增生198人 ,占男性人数的6.99%。

  原因分析:前列腺位于男性膀胱颈,增生时使尿路梗阻,引起排尿困难,排尿时间延迟,排尿间断,尿流细弱,尿痛,尿失禁。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性激素平衡失调有关。

  防治建议:限酒及刺激性食物;坚持体育运动,少坐、忌长期挤压会阴部,局部勿受凉;减少前列腺充血;防治泌尿系统感染。

  疾病八:胆囊结石

  B型超声波检查出胆囊结石255人 ,占总体检人数的4.97%。

  原因分析:无症状胆囊结石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性结石。胆固醇结石是溶解在胆汁中的胆固醇析出微结晶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结石。

  防治建议:内科治疗主要用于胆固醇为主的胆囊结石,主要药物是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还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饮食上注意有规律地进早餐。因为长时间空腹易形成胆结石。多饮水可降低胆汁的黏滞性,有利胆汁顺利排泄,使胆道保持通畅。适当的锻炼和劳动有助于减轻胆汁淤滞,从而使病情得以减轻。不宜多吃动物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少吃糖和甜食。忌烟、忌酒、忌暴饮暴食。减少体重不宜过速,因快速减肥引起胆汁郁积、糖蛋白增高而促进胆石核心形成。

  疾病九:泌尿系结石

  B型超声波检查出112人,占总人数的2.18%。其中肾结石86人,输尿管结石26人。

  原因分析:全身性疾患如高血钙、部分代谢性疾患致使代谢的中间产物增多以及尿液较长时间偏酸或偏碱等。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防治建议:养成少量多次饮水习惯,多运动,避免偏食,少饮酒,饮淡茶,治疗泌尿系、生殖系疾患。

  疾病十:妇科疾病

  检查出妇科病459人,占女性人数的20%。其中子宫肌瘤212人,占女性的9.24%;阴道炎82人,占女性的3.57%;宫颈糜烂316人,占女性的13.77%;卵巢囊肿65人,占女性的2.83%;低度上皮内病变3人。

  原因分析及治疗建议: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一般可见经期出血量多等症状,若瘤体生长快,可进一步进行专科治疗。妇科炎症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女性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等,需进行专科治疗。外阴炎可引起女性外阴部瘙痒、红肿、疼痛并有烧灼感,严重者可出现外阴充血、糜烂等症状。阴道炎可由霉菌、细菌、滴虫引起,也可因为外界刺激引起。慢性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由于分娩、流产、手术等宫颈的机械性损伤后,病原体侵入引起感染,常见变化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宫颈内膜炎。中、重度宫颈糜烂应定期作宫颈刮片,以尽早发现可能发生的早期宫颈癌。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应及时由专科确定治疗方案。

  疾病十一:肝功异常

  检查出615人,占体检总人数的11.99%。其中澳抗阳性319人,占体检总人数的6.22%;谷丙转氨酶增高512人,占体检总人数的9.88%。

  原因分析:导致谷丙转氨酶增高的原因很多,如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变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及营养不良等,一些药物和毒物也可引起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防治建议:应定期抽血复查。检查前3天应禁烟及禁食动物脂肪等高脂肪食品,如果仍高,应保肝降酶治疗。要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每半年到一年)检查、避免过度劳累或酌情使用保肝药,注意餐具专用。

  疾病十二:龋齿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遭到破坏的一种疾病。

  原因分析:营养状况不良,如机体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失调,使牙齿的钙化受影响;口腔内唾液量少,菌斑易附着在牙面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均可造成龋齿。

  防治建议:保持营养状况良好、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使用正确的刷牙方式。

  陈飞松强调,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对一些主观症状如失眠、头痛、头昏、乏力、精神紧张等进行调查研究,另外,还有一些要通过特异性检查才能确诊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等,本次调研也未进行统计。未来将进行范围更大、更全面的调研,以期全面、准确地了解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