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治法和中药用量服法

  ◆ 小儿内治用药要点

  【要及时、正确和谨慎】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属“稚阴稚阳”之体,在病理上发热容易,变化迅速,寒热虚实转化很快,稍不注意,即可轻病变重,重病转危,因此小儿患病后,必须争取时间,及时治疗,不能拖延。

  在用药时要查明病因,辨明疾病表里、寒热、虚实的属性,了解脏腑功能失调的程度,只有掌握了辨证施治的规律,才能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方药,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只要及时、正确用药,往往见效甚速。若用药稍有不当,也极其容易损害脏腑功能,并可促使病情剧变。清代医家吴鞠通在《地黄丸培补肾气。

  以上仅举例说明,小儿病后还可出现心虚、肝虚、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等,均需具体分析。小儿病后调理,中医特别重视调理脾胃,因为不仅小儿生长发育,全赖脾胃化生精微充养,而且疾病的恢复,也有赖于脾胃气盛,运化有力,才能保证正气充沛,御邪祛邪。小儿五脏性能表现,即“脾常不足”,故在小儿病后调理,应处处顾及脾胃,脾健胃和,体力才能迅速得以恢复。调理脾胃,贵在健运,而不在壅补和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