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间治病法
避秽消毒法:壮医外科,尤重消毒。其法是选用橘柚、黄皮、苦楝、香樟、乌柏、枫叶及金银藤等。加水煎沸,用以蒸煮医具,医者盥手,并冲洗病人患部、伤口,壮语称为“祛秽”。病人患部、术者之手及医具,一经祛秽,不许再跟外物接触。过去被讥为迷信,实为壮医外科重视严格消毒之秘法。
隔离更衣法:壮族风俗,于时疫流行,染病之家常谢绝串门,各村之间暂不交往,非着眼一家一户,实寓于群体隔离。又如壮人远归,常止于村舍外甚至数里之遥,待家人提篮装衣服往迎,将换下衣物或蒸或煮,用意在于祛除浊秽,消沙虱毒。
灯花灸:壮医对小儿急慢惊风、腮腺炎、咳喘、食滞、泄泻等症,常用灯花灸。此法常用于儿科,按不同病症选灸治部位,施术时用灯心草或麻线蘸油少许,点火,迅速点灸穴位,啪啪有声,由于施术方便,且有成效,亦为壮族民间医生所喜用。
挑针疗法:目前壮医施行挑针疗法,在背身等处,选区域内皮部特异点进行挑治,效用颇著。此法古代壮医称为挑沙毒或挑草子。据晋代葛洪《生姜汁或盐水,施小管插鼻,导水引流入鼻,饮必噫气,凉脑快膈,莫若此也。中原人士未明其作用,戏称越人鼻饮。在现代医疗实践中,洗鼻及雾化吸入法,安全可靠,深受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