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养生之道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是指如何教人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以达到长寿的目的,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会重视的大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但如何养生,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理论。中医学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顺其自然以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符合生命规律的养生方法和理论,则是中医学"上工治未病"宗旨的由来。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特别是中医学"上工治未病"

  即教人不生病的宗旨,使它有着一整套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论。

  任何学说均是由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中医学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其养生方法和理论,也同样如此。它包括二个方面:第一,是以其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首先阐明人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如,日夜与四季变化、人的情绪变化及行为的不当等等因素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第二,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当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获得养生的最佳效果。

  现今,大多数人对养生很投入,但由于不懂得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不知道中医学中对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的认识,结果,虽然投入很大,其效果甚微,并没有远离疾病获得健康。中医学治未病的宗旨,为此提供了使人不生病的理论与方法。

  (一)

  为使读者有一完整的的、详尽的有关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的常识,先简单介绍这一学说。无此学说,中医学的养生理论就成为空话。

  首先,必须明白,阴阳五行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两个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中国哲学方法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阴阳五行是对地球万物宏观的表述。宏观,简而言之就是绝对真理。由于宏观是由思维即哲学方法把握到的,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故如何说明宏观是一个难题。中国哲学方法运用了中华民族思维和语言上的独特方法--形象化方法,解决了在对宏观表述上的困难。

  阴阳五行就是运用形象化方法表述的结果,用现代语言讲:阴阳是对地球自转的形象化表述,地球自转带来了日夜的更替;五行是对地球公转的形象化表述,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不可分的,故阴阳五行也是不可分的。

  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与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宏观相对的微观。因为地球万物均要随地球一同自转和公转,在这种旋转运动中,地球上的气候不断在变化,致使地球万物也因此变化而形成各自独立的阴阳五行属性。中医学中的药物归经理论,就是对已经被认识到的药物阴阳五行属性的认识,归经是指药物与人体经络的关系,或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运动方向,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核心是气血,并且认为气与血是相互作用的,有"气行血流,气滞血瘀"的概括。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让病灶处滞停的气血重新流通起来,而药物归经正是使病灶处的气血重新流通的关键。中药是行气的,行气的目的就是让血流起来。中药的归经,是指药之气在体内向与自己所属经络的运动,并能促使此经络停滞的气行起来,把血调过来,目的是将所属经络中的滞气打通,使正气行起来,血流起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并不去直接杀菌、止痛。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以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首先教人重视的是饮食起居。因为,饮食起居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即阴阳五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今,由于中国哲学方法鲜为人知,一般都以西方逻辑方法来解释阴阳五行,结果将以形象化方法表述的阴阳五行,即地球万物的宏观,木火土金水,说成是具体微观的五种元素,这就将阴阳五行的宏观内涵彻底否定了。阴阳五行就是指地球万物的宏观,它包含有时间、空间、方位、运动方向、动物、植物、矿物、情感、颜色、气味、声音以及静的状态等等。这些内涵没有具体所指。而在其具体的每一行中,这些内涵就有了具体所指,这就是微观了。所以,阴阳五行学说是对阴阳五行的微观。五行中的每一行所包含的属性即具体所指,是必须弄清楚的,否则,就无法理解中医学的养生观。另外,阴阳的概念在此也说明一下。阴:除了黑夜、雌性、静外,凡是可以看的着、模的着的物质都属阴;阳:除了白天、雄性、动外,凡是看不见、模不着的物质都属阳。在人体中,气属阳,血属阴;脏属阴,腑属阳。

  五行各行属性简介如下:

  木行:春天、东方、向上的运动方向、青色、酸味、在脏为肝;

  火行:夏天、南方、浮在上方的运动方式、红色、苦味、在脏为心;

  土行:土旺四季、中位、上下左右运动兼有、黄色、甘味、脾脏;

  金行:秋季、西方、向下的运动方向、白色、辛味、在脏为肺;

  水行:冬季、北方、沉在下方的运动方式、黑色、咸味、肾脏。

  从五行各行的内涵看,就可以知道,季节、气味、颜色等均有了具体所属,并与各脏均有了关系,中药中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也均被包括在内了。这些关系正是我们养生所要遵循的法则和理论依据,是必须牢记的。

  (二)

  除了阴阳五行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气,用现代语言讲可以说是人体的生命力,它是看不见模不着的,但可以感觉到。人体内的气,中医学又称为真气,它属于正气,与它相对立的是邪气,邪气在中医学中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它们也都是看不见模不着,但可以感觉到的。

  气或者真气,它在人体生命中与血成为一阴一阳的组合,气为阳,血为阴。气的作用是引导血在毛细血管中的微循环,使动脉血所带的养分被细胞吸收并带走废物,中医学将细胞的这种吸收与排泄废物的运动称为气化功能。而心脏的运动只负责血在动脉血管的循环,毛细血管内的微循环,则是由气来负责的。中医学将气对血的作用称为气行血流、气滞血瘀、气为血帅。人体生命的这种气化功能越强,说明身体越健康。中医学根据气血为人体生命核心的认识,得出凡是生病的部位和脏器,均是此部位和此脏器的气化作用停滞的结论。气不通血就不到,血不到,细胞就无法得到养分,无法正常工作,人体生命也就生病了。气滞有多种因素:

  1。因情绪变化造成的。情绪变化对人体内气的运行是有干扰的。中医学对此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的认识,对情绪的控制,使人的心态保持静的状态,中医学有气功方法给以解决。遇事心平气和,就避免了情绪变化带来的气滞,也就避免了疾病;

  2。因六淫邪气造成的。六淫以风邪为最,中医学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论述,说明了风邪对人体生命的危害是首要的,其实,其它五种淫邪,也可以认为是以风的形式存在并对人加以危害的。六淫邪气进入人体,就会将它所到之处的气路(经络)堵住,造成局部的气血不通,于是病就来了。在中医学中,对风引起的疾病有很多,其中致命的也不少,像高血压、心肌炎、肾病、面瘫等等,如何防止风邪引起的疾病,在现今完全被忽视了,如高血压在中国现今的高发病率就是证明。在穿衣上也存在招致肾病高发病率的潜在危险,当今年轻女性喜欢穿露腰及肚脐的短衫的趋势,正是招致肾病的主要原因。具体致病原因后面将详细道来,有关高血压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是笔者的最新发现,并在临床上已有大量的治愈病例;

  3。由细菌、病毒入侵人体造成的,中医学称之为温病。细菌及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马上释放毒素,去堵塞人体内气的通道,扩大空间,阻止血的到来。然后细菌、病毒就可以安营扎寨,人的病也就越来越重,中医学治疗此种疾病仍是行气活血,而不用去杀灭它们;

  4。行为不当也会引起疾病,中医学对此有"久走伤筋,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久卧伤气"的认识。有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人躺久了就会感到虚弱,尤其是病人,能坐就不要躺,其原因就是躺久了会伤气。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要一个姿势太久,太久了就会引起身体不适。

  当我们明白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六淫致病的原因,还有行为姿态上持久不变而造成的危害,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防病祛病了。

  (三)

  光懂得一些中医学理论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多的懂得中医学对各种具体病症来源的认识。这些致病原因的认识和中医学的一般常识,却恰恰是被当今人们所忽视了的,人们只知道得了病去看医生,而不知道如何使自己不得病。而且在现今中医界,中医师们似乎也不太重视"治未病"是中医师的本分,大多中医师只讲自己会治什么什么病,而不讲如何预防,用什么方法不得病。又由于中医学对各种病症的认识与西医学不同,也造成人们不知按照哪个医学的理论办。这点是不要紧的,两种医学的存在,通过平等竞争,谁认为哪个有道理就听哪个医学的。但有关中医学的,还是要以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这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

  (四)

  前面将中医学对病症的认识,与气血在人体内的作用等做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先从防风外,主要是不能在草地、地板和水泥地上睡觉。草地上湿气大,而地板和水泥地则不透气,使得身体排出的水气转变为湿气;还有,睡觉的床垫和沙发不要包裹塑料布,这同样是不透气的。

  总之,风寒可以从人体的任何部位入侵,许多症状都与它有关,中医一般是以拔火罐、刮痧、放血等方法去祛除造成疼痛的风寒的。风瘫是最典型的风寒症,它是人在当风处睡觉风寒侵入人体,造成周身瘫痪,失语,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可见,睡觉时绝对要避开当风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2。经筋病的病因与预防

  中医学中的气功医学有一独特的学说--经筋学说(见拙著《气功医学之经筋学说》中医古籍出版社)。它笼括了与腰腿痛症相应的全部病症。经筋是中医学的名词,它相当于现代的韧带,但在走向和长度上与之有所区别。

  经筋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筋一旦受损,经筋就会本能地将受伤部位紧缩形成筋结保护起来,经筋只要没有治愈,就不会停止收缩。人体最容易受损的经筋是足太阳经筋,它从头面经过脊柱两侧到脚。腰腿痛症主要就是足太阳等经筋受损后紧缩造成的。中医称为经筋病。它包括有颈椎病、脊柱变形、脊柱侧弯、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骨盆倾斜和股骨头坏死等等病症。

  要预防这些疾病,主要是防止经筋的损伤。首先,体育运动前,一定要认真做热身运动,这样可以使经筋柔韧,能应付关节的突然变位;其次,劳动时,不要干与自己体力不相称的活,以免使经筋受损;三者,长期伏案或长时间一个姿势不变的行为,一两个小时一定要活动,如做工间操等,它会造成经筋的静力或疲劳损伤。

  现就上述各病症详细介绍如下:

  (1)颈椎病

  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成4~5个类型,而且都是从颈椎骨的变形去区分的,它忽视了经筋的主要作用。其实,颈椎病完全是由于经筋的收缩造成的,椎骨的变形也是经筋的收缩造成的,不同类型的划分,只是经筋收缩强度的不同而已。还要明白的是,颈椎部位经筋的紧缩,不完全是此部位经筋受损,而是整条经筋受损收缩后影响到颈椎部位的。一般颈椎病患者,以伏案工作的居多数,这是因为当经筋受损后,伏案造成颈椎部位受力强度大,再加上静力损伤的因素造成的;

  (2)脊椎变形

  脊椎变形有两个类型,一个是侧弯,一个是生理曲线变形。但二者均是由于经筋受损后收缩造成的。

  生理曲线变形主要有颈椎、胸椎和腰椎,三者变形均有向内(前)和向外(后)之分。颈椎的向前和向后变形,是颈椎病加重的证明;胸椎除了前凸后凸的典型驼背外,生理曲线的向前和向后变形,均会造成胸口的不适,如心脏早博、胸区疼痛、呼吸紧张,甚至有短暂窒息状况等等,从临床上看,许多心脏病的原因是在胸椎生理曲线变形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脏病;腰椎的生理曲线变形,患者往往长久站立腰就会酸痛。三者的变形,是经筋收缩严重的症状。治疗时要有耐心地逐步将生理曲线恢复到原位,并以松筋为主。

  侧弯也同样有颈椎、胸椎和腰椎。初生婴儿有斜颈病症,这是在胎内颈椎受压,造成颈椎骨呈梯形状,颈椎像拱旋一样使头歪斜。此症在两岁以内运用气功按摩是可以治愈的,千万不要动手术校正。一般颈椎侧弯,还是经筋收缩造成的;胸椎和腰椎侧弯须有一条件:当脊柱两侧经筋的收缩力不平衡的时候,外力作用在紧缩的一侧经筋处,脊柱受力后会顺着力的方向弯曲,一侧紧缩的经筋借此将弯曲的脊柱固定住,造成侧弯。治疗时首先要将侧弯正直,然后就是松筋。腰椎侧弯容易造成环跳处疼痛,即所谓现行的坐骨神经痛。原因是经筋紧缩造成的。中医可以用手法进行脊椎复位,西医手术治疗预后不好。

  (3)骨盆变形(倾斜)

  当经筋的收缩力量增大时,还会将腰四五椎间撕开拉成楔状,造成骨盆倾斜,一腿长一腿短,并且短腿髂骨及环跳处会疼痛不已,以及整条腿都感到紧缩疼痛而屈伸不利。还有的患者伴有脚后跟痛,也有所谓的坐骨神经痛的症状。顺便提示一下,神经是人体的信息传导系统,哪里有不适它就会以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觉通知大脑,故所谓神经痛其实是所痛部位有了麻烦,而并不是神经有了问题。

  中医手法也可以对骨盆倾斜进行复位,手术对此无计可施,笔者只是知道美国西医有对此症进行切换半个骨盆的手术。而仍不能对4~5腰椎进行复位。

  (4)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

  当脊柱两侧的经筋收缩力不同的情况下,在外力从侧边向腰部作用下,脊柱会顺着力的方向弯曲。如果力在紧缩力大的经筋一侧,脊柱的弯曲,正好使紧缩的经筋有了紧缩量,外力与经筋的紧缩量结合,形成一股挤压力,正好将椎间盘挤压出去,形成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与突出的原因差不多,只是椎间盘不是被挤压出去,而是被挤压变扁变大,进而挤压到椎管,造成椎管狭窄。这里的原因仍然是经筋收缩造成的。

  (5)股骨头坏死

  此症是由于股骨头即大转子与骨盆臼槽之间的缝隙没有了,走路时二者相磨,把股骨头的软骨层磨坏,疼痛无比。这仍然是由于经筋收缩造成的。西医一般对此症均以手术置换人造的股骨头,中医则可以服中药和手法治疗。

  ………

  总之,懂得了如何保护经筋,是防止上述各症的关键。还有就是女性的高跟鞋,长期穿高跟鞋会使脚踝骨处的经筋受损,造成踝骨部位疼痛和垂足。可以说,现代的高跟鞋与中国古代的裹足,异曲同工。

  为了使读者明白中医学的养生方法和理论,列举了上述两大致病体系,中医治未病的宗旨,就是要人们懂得顺其自然的养生方法,而达到健康长寿。愿每一个读者读后都能多多少少的获得些中医养生的知识,并能重视健康长寿的问题。这也是笔者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