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灵药不灵”原因何在?

  近年来,国人对中医的认可程度似有所降低,常有人对中医的疗效表示怀疑,为什么流传使用了几千年的中医名方名药,现在不好使了?难道真的是“时代进步了,中医落伍了”?中医业界专家的同感是“方灵药不灵”。

  道地产地的药材不再道地

  “道地产地的药材已经不再道地”,近来,已有专家发出了这样的警示。原因很清楚,道地药材的质量不行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最近指出,现在很多种植的药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药材有十几倍、甚至更高的含量差异。这样的药材达不到药典的标准,中医开了方,最后根本治不了病。

  盲目引种扩种,药材道地性严重削弱

  据统计,我国中成药、保健品、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每年消耗药材70万吨,天然植物药的需求10年翻了3番。由于野生资源逐年减少,许多地区开始大力发展人工种植药材。

  人工种植的药材,很多都面临着连作障碍(一块地连续种植5~10年以上,会面临病虫害积累严重影响品质,不能继续种植),特别是根类药材,如甘草酸含量(有效成分)根本达不到药典标准的规定。

  陈士林特别强调指出,中药材产地一定要选在适宜区域发展。否则,即使通过种植技术,有效成分含量也达不到药典规定。各地政府在做产业规划时一定要搞清楚什么地方能种什么药材,什么地方不能种,进行药材生产的合理布局。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药材种植的盲目性,也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特别是给药农造成损失。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劣质的中药材毁了我们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