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肢体病证
痹证
痹证是因人体遭受风、寒、湿、热之邪的侵袭,气血为病邪阴闭而引起的疾病。以盘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临床主要表现。
痹证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风湿热痹等。从病理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均属本证范围。
1、病因病机
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基础,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如再感受外邪,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1)风寒湿痹:凡是天气变化,冷热交错,或居处卑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外邪直入关节筋骨而为痹证。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以风为主者,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冬痛游走不定而称为行痹;以寒为主者,因寒凝气滞,使气血地运行不畅,故疼痛剧烈,而为痛痹;以湿为主者,历湿性粘滞重着,故使肌肉、关节麻木,重着肿胀而成为着痹。
(2)热痹: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为阴亢之体,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以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由寒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成为热痹。或因痹证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也可表现出热痹的症状。
痹证日久,气血亏耗,则可出现脏腑气血亏虚之证。
2、辩证论治
痹证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寒热,治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随其寒热而兼行清热或祛寒。对于病程日久,气血损伤,脏腑亏虚的痹证患者,应配合运用补益之法。
(1)风寒湿痹:
①行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兼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主方:梅花针疗法,在百会、风池、上星、头维、玉枕、太阳、合谷、列缺、丰隆等穴进行中度刺激。
⑩顽固性头痛可在风池穴进行穴位封闭疗法。
⑾气虚头痛、血虚头痛及肝阳头痛者可在神门、皮质下、额等穴位进行针耳治疗。
⑿瘀血头痛可用温热疗法,如热敷法、灸法,以活血散瘀止痛。
⒀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并注意滋补。阴虚阳亢患者应忌烟酒辛辣刺激,饮食以凉润为好。痰浊头痛患者常表现为脾胃功能较弱,食欲不振,故饮食要精美,以促进食欲。血虚患者可多食滋补之品。
4、养生指导
(1)内伤头痛多因禀赋不足,肾精不足或饥饱劳倦,病后失养所致,故应注意休息,防止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正气的恢复。
(2)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使气血流通,减少疾病的发生。
(3)注意饮食调剂,克服偏食习惯,经常锻炼身体,促进气血运行,使脑髓得以濡养。
(4)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头部外伤,减少因外因引起的头痛。
(5)头痛未愈者应坚持治疗。如突然头痛发作,应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