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宁腿综合征

  【概述】

  不宁腿综合征,又称不安腿综合征、艾克包姆氏(Ekbom's)综合征。是一组突出表现为腿的针刺样或虫爬、蚁走样感觉和不安宁、活动后症状减轻的神经系统病症。男女均可罹病,白天常无症状,多在黄昏至睡前发作,常因此而失眠、焦虑、紧张。迄今病因不明,现代医学除对症治疗外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学多将其归入痹症范畴,或因外感风寒,邪气不尽,伤及阳气,久累营血;或因阴血不足,不能行气,而致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而致本证。采用温阳散寒或滋阴益气之法,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治疗本病首见于1985年[1],采用中医与针刺结合治愈3例。之后的十余年间,出现了多篇具有一定样本的临床报道。综合各地经验看,以针刺结合其他的疗法(如药物、神灯照射等),或综合二种或二种以上穴位剌激法(如穴位注射、艾灸、挑治、头针等)治疗为主。有人曾以单纯温针与头针加温针的治法进行对照观察 ,发现以后者的效果为佳(P<0.05)。说明综合法较之单一法为好。另外,不少作者强调用温补的方法治疗。这显然符合本病的病机。从已有资料看,针灸治疗本病的近期总有效率在90%以上,但远期随访的报道尚不多见。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臂中;2、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溪。

  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

  臂中穴位置: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中点,两筋之间。

  (二)治法

  主穴仅取一组,效欠佳时,酌加配穴。臂中穴,针入2.5~4.0cm,得气后捻转补法3分钟即出针。足三里、阳陵泉、承山、血海、委中均直刺1~1.5寸,使针感向上或向下传导;太溪向上斜刺0.5~1寸,使针感向上传导,上穴均于得气后施捻转补法,留针1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夜间可安然入睡;有效:症状和体明显减轻,晚间可入睡,但时有影响;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以上法治疗133例,结果:痊愈12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5%[2,3]。

  挑治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委阳、会阳、承筋、承山。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在委中穴至足跟连线上取穴。

  (二)治法

  采用挑治和穴位注射结合之法。主穴用挑治法,每次取2穴,常规消毒及局麻后,用挑针刺入皮下,将皮脸向上挑起,牵拉摇摆,牵拉频率在30次/分左右。挑毕以消毒棉球压迫止血,以小块消毒纱布外敷,胶布固定。

  穴位注射药液:5%牛膝20g、鸡血藤35g、乌梢蛇15g、川芎10g、桑寄生30g。随证加减。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煎服。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6例,结果痊愈32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8]。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茵州,等。针药并举治疗不宁腿征。辽宁中医杂志  1985;9(3):34。

  [2]田家耐。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65例。中国针灸  1996;16(10):36。

  [3]马保荣。针刺臂中穴治疗不安腿综合征68例。中级医刊  1997;32(1):48。

  [4]黄巍,等。头针、温针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疗效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6;18(4):34

  [5]陈健。温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30例。陕西中医  1994;15(12):552。

  [6]陈培龙。穴位针挑加药封闭治疗不安腿综合征64例。陕西中医  1993;14(8):367。

  [7]甄德江。针灸不宁腿综合征16例  陕西中医  1988;9(8):374。

  [8]陈维渝。针药并用治疗不安腿综合征。中国针灸  1997;17(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