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
悲不仅是形声字,而且还是会意字。要想知道悲,也就是“非心”的确切含义,就先得说说“非”。
非在金文作“兆”,像相背展开的双翅。双翅相背,表示违背。《说文》中说:“非,违也。从飞下翅,取其相背也。”本义是违背、不合。比如《道德经》首篇:“道可道,非恒道。”意思就是,能说出来的道,就违背了永恒的道,也就不是道了。其他的词汇还有非礼、非法等等,都是违背的意思。古人以顺应自然为是,违背自然为非。后来的非也就有了不、不是、不对、错误的意思。
悲的第一层意思,就是遭受违背心愿的事情以后。人的心理感受,也就是违心、不顺心的感觉。人常说事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谋划的失败,情感的挫折,所愿不得,所欲不遂,往往让人产生悲的情绪。
非到了一定程度,也就是相互违背、背道而驰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分离。
因此悲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分离时人的心理、情绪。古人以聚合为喜为欢,以离别为悲为哀。所以有“人有悲欢禽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中药有大枣汤主之。”
《素问.上古天真篇》描述了人的理想生活:“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人们高下不相慕,不攀比,不竞争,人的欲望就少一些.所欲不遂的几率就少。如此生活,悲哀又从何而来呢?
《灵枢·口问》:“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如果我们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内心总是生活在动荡、风雨飘摇之中,哪里会有气定神闲、心安理得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