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营养的常见误区

  日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营养学教授、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史奎雄根据日常门诊及热线咨询时群众关注的营养问题,归纳了14个家庭营养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米越白,质量越高

  解析:米的洁白程度和米外层的米糠去除程度有关,米糠去除程度越高,虽然米是白了,但营养损失亦越多。米糠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米的胚芽含有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提醒:经常食用精白米的人容易发生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缺乏,因此,米不是越白越好。

  误区二:蔬菜营养不如鱼肉蛋好

  解析:各类食物都有其营养素含量的特点,鱼肉蛋中含蛋白质、脂肪比较丰富,蔬菜中含维生素、矿物质比较丰富,粮食中含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比较丰富。

  提醒:人体需要全面平衡的各种营养素,不能只偏重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而忽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误区三:水果代替蔬菜

  解析:水果可作为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素的补充,但不能代替蔬菜;因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不够全面的,如100克苹果中仅含维生素C4毫克,而100克油菜中含维生素C36毫克。我国5000年前的医书——《皇帝内经》中就指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的膳食结构。谷类是滋养身体的主要食物,肉类是补益身体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蔬菜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水果是营养素补充的辅助食物;各类食物有各自的特点和营养作用。

  提醒:各类食物应相互配合,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否则不能得到全面平衡的营养。

  误区四:肉骨头汤补钙

  解析:很多骨折的病人喜欢用肉骨头汤补钙,其实肉骨头汤中含钙量并不高。有人实验,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但肉骨头汤脂肪含量很高,因为有骨髓。

  提醒: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骨折的病人需要更多,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用牛奶或钙制剂补钙。

  误区五:肾结石的病人不能补钙

  解析:肾结石大多是草酸钙在尿中沉积,主要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道排除时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防治肾结石的关键是减少摄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草头、竹笋、茭白等;这些食物应少吃,吃时应煮沸,去除草酸含量。流行病学资料,外国人天天饮牛奶,他们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未见有高于我国人群的报道。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是膳食中钙的很重要的来源,牛奶中的酪蛋白亦是优质蛋白,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提醒:白内障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老年人的抗氧化能力低,可以补充抗氧化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叶黄素,微量元素硒、锌等营养素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误区十二:冬令进补就要补蛋白粉

  解析:所谓补是针对缺而言,缺什么补什么,不缺就不补。根据全国第二次营养调查,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是够的,一般人群没有必要再补充蛋白质;且蛋白质补充过多,反而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加钙的排出,更容易产生缺钙,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补充蛋白质,只有在疾病时或特殊需要增加时才要补充。

  提醒:在居民的膳食中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A(占需要供给量的75.7%),维生素B2(占75%),维生素B 1(占91%),钙(占57%),锌(占88%),因此,补充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才是补得有针对性,如非处方药金施尔康,含有比较全面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成人每天可额外补充服用。

  误区十三:解决便秘靠服药

  解析:老年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是膳食纤维摄入较少,肠的蠕动功能下降,肠内的血循环较差,分泌液较少,造成大便干结便秘;解决的办法不是依靠服药,而是应该多食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食用500克的新鲜蔬菜,促进肠内的血液循环;可用腹部按摩及增加体育锻炼,促进肠蠕动,依靠膳食改善和自身锻炼,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从根本上解决便秘,保持大便畅通。

  误区十四:补充维生素C容易发生肾结石

  解析:维生素C是酶的辅因子,与胶原的合成,创伤的愈合,血管的脆性有关;维C还有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成人每日的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1000毫克。

  提醒:维生素C的补充,只要每天的摄入量在1000毫克以内,是不会发生肾结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