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非处方药须注意什么
为了让妈妈做好家庭保健,大病到医院,小病自己看,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药疗,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非处方药,也称OTC药品(Over—The—Counter),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治疗轻微的疾病。
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症状,所有疾病都可以“自己诊断,自我用药”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包括非处方药在内的所有药物都有某些副作用。
如何正确选用非处方药品?
·自我判断症状。通过自己获取的信息和拥有的常识,对自己的症状进行自我判断,如您自觉鼻塞、咽痛、周身不适、体温高于正常,您可能会判断患了“感冒”而自行选用抗“感冒”的药物。
·正确选用药品。可查看所购药品详细使用说明书,也可在购买时向药师询问。
·查看药品包装,不能购买“三无”产品,不要购买包装破损或封口已被打开过的药品,更不要购买过期产品。
· 使用时详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中标示的剂量使用,切不可超量使用,一定要看说明书中注明的禁忌药。如果您有说明书中所列禁忌症,切莫饶幸使用。还要注意药物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如服药时应禁食的东西服用时间,服用方法等都要细细读懂。
·注意保管好药品。通常需放置阴凉干燥通风处。有些需放置低温处的一定要遵照要求放置。
·自我药疗3天后症状仍不见缓解或减轻,应及时看医生。
·药品不要放在小孩可以拿到的地方。
并不是一天24小时都可随时随地买到药品,而患病却不分时间。尤其是深更半液患病,就更是麻烦,临时购买药品,很不方便,最好是家中备些常用药品。备什么药好呢?
感冒药
感冒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粘膜急性感染。主要症状为鼻涕、喷嚏、鼻塞、干咳、咽痛等症。对感冒的治疗主要是解除鼻充血,减少鼻分泌物,减轻发热、头痛等症状。服用感冒药一周仍不见好转应看医生。
可备用的感冒药有:复方金银花冲剂(口服液)、利咽解毒冲剂、复方感冒灵(清)、维C银翘片、康泰克(适用于年长儿)、小儿速效感冒片(颗粒)等药。大多是复方制剂。成人使用的感冒药不要用于小儿。
感冒药服用方法简单,一般按说明书服用。症状重、体温高交到医院就诊,排除其它疾病。
抗菌药
抗菌素一般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阿莫仙青霉素、V钾片等,这类药给患儿初次使用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如欣可诺,欧意等。使用此类药也应注意过敏反应。
不适用于婴幼儿的抗菌素,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利菌沙、严迪等。这类药不适于用于婴幼儿,其它如磺胺类(如复方新透明)、氨基糖甙(如庆大霉素),不适用于小儿。若有必要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抗菌素时应注意:
有的父母当小儿患病,尤其是发热的,心急如焚,恨不得一下治好,往往是频繁更换抗菌素。甚至早晨服一种,中午又换另一种结果是哪种抗菌素也达不到抗菌作用。一般情况下抗菌素应使用3天,如无效再更换另一种频繁更换抗菌素,不但起不到有效杀菌作用,还容易产生耐药性。
服用任何一种抗菌素,都应在饭店,尽量不空腹服用。
一些酶类制剂应与抗菌素间隔一段时间如乳酶生、乳酸菌素片、整肠生、丽珠肠乐等应与抗菌素间隔至少2小时。纯中药制剂一般空腹服用,与抗菌素间隔1-2小时。
不要长期作用抗菌素。有的父母带小儿看病,医生开据处方。小儿病程迁址。如咳嗽,父母就自行给小儿服用医生曾开据的处方药。有的服用长达半月,甚至一个月。长期服用抗菌素会造成菌群失调,白细胞下降等后果。
退热药
发热是一种防御机制,但高热可损害机体和引起并发症,如小儿高热惊厥。所以,小儿发热须积极处理,除了用物理降温外,还应使用退热药,但要知道,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能解除疾病原因,而且高热或持续发热不退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因此,使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应使用治疗疾病的药物,连续3天仍不退热应看医生。
可备用的药有:扑热息痛、小儿鲁末那、小儿退热栓、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小白退热口服液、白术散、小儿泻速停等。
细菌性腹泻应使用抗菌素。
病毒性腹泻可使用抗病毒药。
生理性腹泻应注意饮食状况。
服用止泻药时应注意: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脱水,中毒等而危及患儿生命。所以,不能忽视小儿腹泻,特别是急性水性便中毒痢疾,长期迁延腹泻。应及时看医生。注意补充水、电解质,不提倡饥饿疗法治小儿腹泻,以免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腹泻病的饮食治疗和护理有时比药物还重要,要加强综合治疗。
不要忽视口服补液盐的作用。小儿腹泻丢失大量水、电解质,口服补液盐可补充之。
如没有确切的感染证据,不要滥用抗菌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加重腹泻。严重者导致霉菌性肠炎。
不要来用肌注药物的途径来治疗小儿肠炎。
如果小儿无呕吐,能顺利喂给口服补液盐,病情较轻,无明显脱水,尽量口服补液,以免因群脉剂补液给小儿带来痛苦和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