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国粹谱新篇半个世纪铸辉煌——广州中医药大学五十年发展成果喜人
百年大计:站在新的起点上
2006年11月11日,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50周年的纪念日。50年来,这所新中国最早开展高等中医教育的著名学府风雨兼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药人才。今天,广州中医药大学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瞻望前程,冷静思考并科学谋划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
50年前,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广州中医学院正式成立,直属国家卫生部领导。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广州中医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专业人才和开展高水平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199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正式立项,至今已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和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0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2002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优秀;200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广东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九五”重点学科建设整体验收,并启动了广州大学城新校区建设;200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成为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2006年初,学校主体进驻广州大学城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050亩,总投资额18亿元,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广东省有悠久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基础,有丰富的中医中药资源。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要把广东建设成中医中药强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立即响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建设中医药强省排头兵的重任。2005年,张德江书记亲临广州中医药大学视察并作重要指示。2006年1月,广东省召开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中医药的发展与强省之路。广州中医药大学清醒地认识到,学校面临的不但是21世纪激烈的人才竞争,还有全球更为激烈的中医药科技和产业之争,以及千年国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发扬并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重大命题。
如今,广州中医药大学立足南方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的优势,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增强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校在办学层次与规模,教学质量与成果,科研实力与水平,医疗服务与社会影响等方面均取得重大变化,成功实现了学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厚德博学:学科稳步发展,科研实力增强
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已经拥有中医临床基础、青蒿素派喹片推荐作为WHO基本药品目录的国际性研究推广项目,2004年获疟疾风险基金(MMV)350万美元资助,由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著名机构承担,我国仍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此项目不仅对遏止全球疟疾流行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亦将为中国药物进入国际市场开创新的局面。与此同时,该重点学科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合作开展了中国疟原虫抗性基因方面的基础研究,合作论文在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杂志(Am. J. Trop. Med. Hyp)发表。
学校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合作开展的艾滋病疫苗研究方面,经猴艾滋病病毒(SIV)感染恒河猴实验结果证明,该疫苗可使病猴体内产生有效而持久的SIV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免疫后外周血中的SIV RNA可下降到1/1000,并可观察到淋巴组织的重建。合作论文发表在2003年1月出版的国际著名科学刊物Nature Medicine,研究成果受到国家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重视,BBC、CNN、法新社、科技日报、参考消息等300余家媒体竞相报道了此项成果,国际科学界对此原始创新研究寄予厚望。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预言,这可能开创一条全新的艾滋病治疗途径。
{x}
巍巍学府,世纪传承,适逢建校五十周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已下定决心要以五十年校庆为契机,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医研三者并举的办学方针,提高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具有南方中医药特色的研究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 经皮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心源性休克优于IABP
- 利莫那班20mg治疗1年约可减重5%
- 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治疗骨质疏松临床进展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五大优势
- 弘扬国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 现代科技条件下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 儿童慎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HPV基因分型检测系统在广东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