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急性肾炎
中医对急性肾炎有何认识? 根据急性肾炎起病急、变化快、浮肿始见于阳位而兼有表证且 多热象的临床特点,中医认为本病属水肿·阳水的范畴。其病因与风、寒、湿、热、毒有关。本病的发生,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肺失宣降,以致三焦气化不利,或因冒雨涉水受湿,皮肤疮毒内侵,寒湿或湿热困脾,脾阳不运,以致水道失于通调,水液内停,外溢肌 肤,形成水肿。或风热内侵,风去热存,热留下焦,脉络受损,血热妄行,以致出现血尿。肺、脾、肾二脏功能障碍,郁 而化热,逐渐转化成湿热蕴结。急性肾炎的恢复期主要是湿热未尽,部分病人在湿热消退过程中逐渐出现肾阴虚,伴湿热留恋。有的病人在浮肿消退之后,常有自感身热、多汗、多尿甚或夜尿,此属湿热自退的表现,并非表虚、气虚或肾虚,不可以补,宜芳香清利,促其自退。部分病人湿热留恋不退,又有正气不足,虚实错杂,宜用和法 ,以祛邪为主,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 中医如何治疗急性肾炎? 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中医治疗急性肾炎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祛风利水、内外分消。适应症:起病初期,恶寒,恶风,发热,咳嗽,头痛,尿量少,全身浮肿以腰以上为著。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细。常用处方为越婢汤合五皮饮加减。 (2)疏风清热、凉血解毒。用于具有风热表现的病人:发热,不恶寒,常有咽喉肿痛,尿少色赤,肉眼血尿。脉滑数或细数,舌质红,舌苔薄黄。常用处方为银翘散加蝉蜕、白三七粉3g冲服)。 急性肾炎的预后怎样? 急性肾炎是一个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只要及时去除病因,辅以适当的治疗,在儿童约85%~90%,在成人约60%一75%可完全恢复。老年人患急性肾炎的机会不多,但其预后在急性肾炎患者中最差。多数病例尿常规改变在3—6个月内恢复,少数患者急性期后临床表现消失,肾功能良好,但尿液中红细胞和少量蛋白可迁延1—2年才逐渐消失。少数病例病程迁延1~2年后逐渐康复,另有少数病人迁延发作转为慢性肾炎,个别病例急性期可发生严重合并症而死亡。近年来由于防治工作的改进,死亡率已降至l%一2%,甚或无死亡。 如何预防急性肾炎的发生? 主要防治能引起肾炎的其他有关的疾病(亦称肾炎的前驱病),尤其是防治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些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丹毒脓疮等,人体感染上述疾病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引起肾炎,叫潜伏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其潜伏期约一至二周;猩红热约二至三周;脓疮病约二至四周。潜伏期是机体发生反应的过程,在感染上述前驱病时,如能及时治疗则可阻止免疫反应的发生。据临床观察,扁桃体炎、咽炎及其他慢性感染病灶反复发病者,可引起急性肾炎并使其转为慢性肾炎。因此如果证实急性肾炎是由扁桃体炎引起,在适当时作扁桃体摘除,有助于治愈及预防复发。其他细菌、病毒、原虫等都能引起肾炎,因此,对引起肾炎前驱疾病的积极及时的防治,对预防急性肾炎的发生以及防止急性肾炎转为慢性肾炎均有重要意义。
- 急进性肾炎
-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共刺激作用在活动性狼疮肾炎中...
-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的比...
- 中医对急进性肾炎有何认识
- 中医治慢性肾炎
- 中医治狼疮性肾炎
- 急性间质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