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小儿

  中医病名  尿血,水肿。  定义及释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肝脏,称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相关性免疫复合物尚可导致其他器官受累,肾脏是最常受累的脏器之一,称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病 因  西医病因  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并发肾损害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所致的免疫损伤有关。  病机探微  本病的发生系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深伏于肝,入于血分,形成瘀毒。湿热瘀毒互结,下注于肾,损及肾络,络损血溢,肾失封藏,从而导致蛋白尿、血尿。又因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其常度,外溢肌肤,而见水肿。本病的病位在肝,日久殃及脾肾,终致肝、脾、肾三脏亏虚。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本病治疗重点。  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乙肝肾炎属湿热蕴结者。  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避免过度疲劳,如有高度水肿及严重肾功能不全,应卧床休息。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合并感染,积极给予针对性处理。  二、保肝治疗  如有活动性肝炎症状或转氨酶异常,应给予保肝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  1.促进肝脏解毒功能药物:常用肝泰乐,每日0.3~0.6g,分3次口服。  2.维生素类:可给予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每日0.3~0.6g,复合维生素B每日45~90mg,分3次口服。  3.促进能量代谢药物:可给予辅酶Q10每次12.5mg,每日3次口服,或1,6-二磷酸果糖每次0.7~1.6ml/kg(75mg/ml),最大量每次不超过2.5ml/k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7~10天。  三、肾损害的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  1.无症状性蛋白尿及镜下血尿:无需特殊治疗,以一般治疗、保肝及对症处理为主。  2.显著血尿:可给予消炎痛每次0.5~1mg/kg,每日2~3次,或潘生丁每日5~10mg/kg,分3次口服,对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  3.肾病综合征:可参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剂量应偏小,疗程也不宜过长。可给予高蛋白低盐饮食,适当应用利尿剂或静脉补充白蛋白。  四、抗病毒治疗  常用重组人α-干扰素,推荐剂量为每次500万u~8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疗程1年。或可试用阿糖腺苷等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