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典型肺炎

  肺炎按病因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以及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感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s)是相对于经典的“大叶性肺炎”而言,因早年发现这种肺炎时其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也不够典型,所以称非典型肺炎。早期表现为乏力、头疼、食欲下降,继而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高烧,畏寒,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咳少量白粘痰或带有血丝痰,胸部X光片可见两肺条索状或点片状阴影,血常规化验白细胞一般正常或偏低,具有传染性,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专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大夫根据当时已经掌握的情况将其命名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简称SARS),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以此取代了ATP。

  事实上,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这一命名也没有充分反映该病症的本质特征,早有人建议应该将其命名为“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果真如此,可缩略为“冠肺”)。这种建议虽然尚未被社会和医学界接受,但足以佐证了SARS和非典一样,都是反映人们一定阶段对事物区别性特征的认识。

  目前已经找到治疗方法,中国和欧盟科学家联手,成功找到了15种能有效杀灭非典病毒的化合物,为合成非典治疗药物提供了新方法。中欧科学家2005/6/9日在杭州结束的“中国—欧盟非典诊断及病毒研究”项目学术年会上公布了这一成果。

  香港大学的新近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野生宿主计算机汉字输入专家周钢曾于2003年建议“非典型性肺炎”可以称为“肺痶”。

  不过,仍然建议应该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命名原则,在医学界称之为SARS(音“萨斯”)。香港医学界在第一时间与WHO一样,改称为SARS,中国大陆地区,因为民间一直以简称“非典”来称之,故在词条本身,不建议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