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眼是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般而言,人体正气亏虚时,致病因素就可引起机体阴阳失去平衡,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眼部发病,并影响其发展和变化。眼部直接受邪或遭外伤者,局部病变可以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失常,并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而脏腑功能紊乱,又能反过来影响眼病的发展。由于眼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而患者的体质又各不相同,因而病机也很复杂。下面分别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失调与眼病有关的病机论述如下::
一、脏腑功能失调
(一)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又主神明,目得血而能视,且内外两眦属心。临床上常见由心阴亏虚、心火亢盛等所致之眼部病症。如失血过多或心神过耗,以致心阴亏虚,虚火上炎者,每见两眦淡红,血络不充或血行滞缓,视力缓缓下降,甚至失明等。由于恣嗜厚味炙缚之品,或七情内郁化火,皆可致心火内盛,上炎于目,常表现为两眦红赤,胬肉壅肿,或睑眦生疮,痛痒并作,或热邪人络,迫血妄行而致眼内外出血诸症。
因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故心火上炎于目,常兼治小肠。如《审视瑶函,内外二障论》:“跟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如屋之有天窗也,皆从肝胆发源,内有脉道孔窍,上通于目,而为光明。如地中泉脉流通,一有瘀塞,则水不通矣。夫目属肝,肝主怒,怒则火动痰生,痰火阻隔肝胆脉道,则通光之窍遂蔽,是以二目昏朦,如烟如雾。目一昏花,愈生郁闷,故云久病生郁,久郁生病。今之治者,不达此理,俱执一偏之论,惟言肝肾之虚,止以补肝补肾之剂投之,其肝胆脉道之邪气,一得其补,愈盛愈蔽,至目日昏,药之无效,良由通光脉道之瘀塞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