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沙眼
本病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眼病。病眼睑结膜血管模糊,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名沙眼。中医又名椒疮。西医学亦称沙眼。
由于沙眼是眼科最常见的黄连水煮沸消毒,取出待干备用(若用灯芯草,先剪成小段,制法同上,术时用小镊子夹持操作)。术眼先滴1%地卡因液作表面麻醉,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术者以左手翻开上、下睑,充分暴露穹窿部。右手持制海螵蛸棒,以轻快手法上下左右来回多次磨擦睑内面颗粒密集处约1分钟,至见点状渗血为宜。磨擦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涂抗生素眼膏。相隔5天一次。根据病情,可多次重复进行。操作时应注意消毒,用力不可太重,且不可损伤黑睛。病变严重而且广泛时,可分期分段进行磨擦。
三、其他疗法
(一)滴用10%一30%磺胺醋酰钠、0。5%金霉素、0.1%利福平等眼药水,每日3—6次,每晚临睡涂0.5%金霉素眼膏1次。坚持1—3月可收效。
(二)眼珠干燥者,可滴人工泪液或生理盐水。
[预防调摄]
1.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把本病的危害性、传染途径、诊断与治疗方法,向群众宣传,进行群众性的普查与防治。
2.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提倡流水洗脸。患者的洗脸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尤其是服务性行业的洗脸用具,必须 严格消毒后使用,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转归预后]
一般轻度沙眼自觉症状不严重,易被忽视,但若长期失治,病情逐渐发展时,其产生的并发症与后遗症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