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死不下
胎死不下
胎死胞中,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称为“胎死不下”,亦称“胎死不能出”。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过期流产及妊娠中晚期的死胎。胎死不下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确诊后,应及时处理。死胎稽留宫腔过久,容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危及孕妇生命。
[病因病机]
胎死不下的机理不外虚实两方面,虚者气血虚弱,无力运胎外出,实者瘀血、湿浊阻滞,碍胎排出。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瘀血阻滞、湿阻气机。
一、气血虚弱
孕妇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冲任空虚,胎失气载血养,遂致胎死胞中;又因气虚失运,血虚不润,故死胎难以产出,遂为胎死不下。
二、瘀血阻滞
孕期跌仆外伤,或寒凝血滞,瘀阻冲任,损及胎元,致胎死胞中;复因瘀血内阻。产道不利,碍胎排出,故而胎死不下。
三、湿阻气机
素体脾虚,化源不足,孕后胎失所养,以致胎死胞中;脾虚运化失职,湿浊内停,壅塞胞脉,气机阻滞,则死胎滞涩不下。
[辨证论治]
辨证时要根据妊娠月份、胎死时间、全身症状、舌脉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判断,指导治疗。
治疗大法以下胎为主。但须根据母体的强弱,证之虚实,酌情用药,不宜概行峻攻猛伐,导致不良后果。胎死日久,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应予注意。
一、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隐痛,或有冷感.或阴道流淡红色血水,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精神倦怠,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由于气血虚弱,气虚运送无力,血虚产道失于濡润,故胎死腹中久不产下;死胎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胞脉失于温养,故小腹隐痛,或有冷感;气血虚弱,冲任不固,胎死已久,是以阴道可见淡红色血水流出;气血不足,外不荣肌肤,上不荣清窍,故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内不荣脏腑,则精神倦怠,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也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方药举例:救母丹(《芒硝软坚;滑利下胎。全方合用有健脾除湿,行气下胎之效。
若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手术治疗。子宫小于3个月妊娠者,直接行钳刮术;子宫大于3个月妊娠者,可行人工引产。术前均应备血。胎死过久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所以胎死3周以上者,应作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功能异常,应在纠正后进行手术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