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理论认识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祖国医学,逐步地把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的理论结合起来,创造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理论,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笔者现根据个人的认识水平,谈谈对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理论关系。

  1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证、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医普遍应用的一种科学诊治方法,亦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论治之所以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是因为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对症治疗”,也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中医的辨证治疗认为一个病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 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辨证证候相同,运用同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辨证的“证”是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的概括,例如:同是痢疾病,症见腹痛、下痢、便脓血等症,在其发病及其发展的过程中,则有气分、血分之分,还有属热、属寒之别,及兼湿与不兼湿的不同证候表现,因此治疗应根据不同的证候表现,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又如慢性肾炎、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出现的水肿,它们的病因不同,而它们的证候相同,均属阳虚证候,均可用温阳化气利水的相同方法治疗,这就是祖国医学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观。

  2 西医辨病治疗

  辨病治疗是西医认识、分析、辨别、治疗疾病的诊疗手段。辨病治疗是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工具,通过物理、生化等各方面的检查,用定性定量的直观数据阐明疾病的致病原因、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及损害和疾病发展过程时,对疾病的定位与组织细胞的损害程度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分析,并根据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发展规律,判断疾病的预后,而且从病因学的研究上找出治疗学的依据,从而明确治疗方案与原则,为消除致病因素促进机体康复起很大的作用,但辨病治疗方法比较机械地看待疾病,往往忽略了整体,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偏于外因,对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个体矛盾揭示得不够深刻,因此在治疗上也缺乏整体性和灵活性,单纯依靠辨病的方法选用方药,或拟某方治某病,在临床常会出现不奏效的情况,有时还会出现误治、变证、延误病程等等。例如:临床工作中,曾经遇到这样几位病者,根据现代医学的生化等方面检查,其结果均辨病为慢性肾炎尿毒症,其中1例主要表现:非蛋白氮(NPN)升高,达80mg%,尿少,伴全身中度浮肿。其次1例主要表现:非蛋白氮(NPN)68mg%伴有中度高血压及头晕,Bp170/100mmHg,当时开始临床选用了降低非蛋白氮(NPN)的有效方(枳实行气破结,消除痞满。次日,患者大便通畅,热退,腹痛因此亦缓解。剖析其中西药理机制,中药之作用,主要在于清热泻下,增强胃肠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使其燥结之粪块排出体外;而西药的阿托品,功用是抑制腺体分泌,减少胃肠蠕动,起解痉止痛作用,两者之间的功能恰得其反,即使是中药加西药治疗,药理机制相恶作用抵消,收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4 总结

  综上体会,我们可看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在临床工作上的重要性,促进我国创造统一的新医药学,是当今我们医务工作者之责任,我们务必努力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发挥祖国的医学遗产,同时又要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528476广东省中山市大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