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体会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一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炎。由于女性盆腔特殊的解剖关系,其盆腔通过输卵管、子宫、宫颈口与外界相通,加之月经、性生活、分娩、流产及上取节育环等,均给细菌侵入创造了条件,一旦患上慢性盆腔炎,将对妇女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妇科检查常有子宫活动度受限或固定,两侧或一侧附件区压痛,增厚感。B超检查示附件区增粗,陶氏腔积液。如有输卵管积水或炎性包块,可显示液性暗区。西医治疗除支持、对症、抗炎外,尚无更好对策。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运用中药内服外用,可取得一定疗效,简述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内服方 以少腹逐瘀汤为基础方,方中灵脂、蒲黄理气活血,香附、丹参、红藤,服药1周后诸症明显好转,后又加外敷方治疗10天。诸症大减。第2个月于月经前1周服上方5剂,经期停药,月经后第5天外敷方持续用20天,诸症基本消 失,随访1年无复发。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散见于中医“瘕”、“痛经”、“带下”等病中,发病多因分娩、流产、宫腔手术、经期不洁、损伤胞宫、胞脉、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造成气血阻滞,冲任失调,寒、湿、热邪蕴积体内,不通则痛,故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主,而少腹逐瘀汤正是集上述功效于一身,临床加减运用,效果明显。加之外敷方,解决了患者不坚持服药的矛盾,同时也减少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借助药力及温热度通过皮肤、孔窍、输穴透入体内,一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二则经脉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点滴体会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