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类案》导读
《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全科医案专著,既是明代以前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人参;收载敷贴、熏蒸、热熨、薄贴、搐鼻、熨脐等治疗技术19种,涉及医案78例,约占全部内科医案的7%。深入研究这些方药和技术的使用规律,对于我们今天开发新一代中医治疗技术和药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学习和应用《名医类案》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的重点在于临床和开发。我们认为,学习和应用《名医类案》,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名医类案》属于中医古籍文献的范畴,年代较远,文辞简约,在学习中往往需要借助文献学、古汉语乃至医学史的知识,研究和理解其中和医学相关的疑难问题,探讨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2.认真找寻和把握古代医家辨证用药的规律。学习和应用《名医类案》,不仅在于对其中一方一药的认知,更在于找寻和把握古代医家辨证用药的规律。《名医类案》虽然以展现某个医家治疗某种病症的个案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在编排体例上,又将不同时代、不同医家治疗同一种疾病的医案编排在一起。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学科的知识、运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手段,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药运用、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古代医家辨证用药的规律,指导当前的临床实践。
3.不应忽视失治误治的医案。《名医类案》中记载有相当数量的失治误治医案,大部分成功医案中,也多记有治疗包括失误的过程。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名医类案》中失治误治的医案,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的精神实质,避免或少犯诸如主观臆断、因循失治、拘于标证、误犯时宜、伤其所禀一类错误,提供有益的借鉴。
4.注意摒除不合时宜的医案及其相关内容。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名医类案》中还存在有个别不合时宜的医案及相关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名医类案》底本的原貌,在这次校订整理过程中,对其中不尽符合现代要求的内容,一般未予改动。读者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加以鉴别和摒除。
(本文系作者为其整理校订的《名医类案》一书所写的前言,该书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分社正式出版。)
陕西省中医研究院(西安,710002) 苏 礼
- 论《傅青主女科》气血相伍的治崩特点
- 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骨伤科成就
- “瘀血”在《金匮要略》中的诠释
- 《素问》校诂派治学特色
- 《外台秘要方》对黄疸研究的贡献
- 三种日本古代按摩名著述要
- 《桐君采药录》的著者“桐君”
- 《联目》眼科文献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