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理》学术思想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安医家余国佩所著《医理》的学术思想成就。《医理》最显著的特点是首创以燥湿为纲,统领病因、诊断、治法、方药。提出需随时了解大运之变更、六气之纲领和致病因素,以此改变成方的配伍,发明前人所未备,应付疾病无穷之变化。医法立论易简而理赅,内伤从性命源头立论,外感独重燥湿为纲,察脉诊断须去繁从约等,所提多为发古人所未及。
余国佩,字振行,清代婺源县沱川人,国学生。据光绪八年《婺源县志》卷三十五《人物·义行》载:“余国佩……为人温恭沈静,中年弃儒习医,悟《参同契》而得医家三昧,名噪于时。……自制余氏普济丸、辟痧丹、仓公散,……事载《兰召外史》。……著有《痘疹辨证》二卷、《燥湿论》一卷、《医案类编》四卷、《吴余合参》四卷、《金石黄连)等。
内伤之病 心字为要
《医理》一书中,余氏认为内伤之病,虽有种种名目,但以精、气、神三字即可括之。如“仍觉多事,以心字尽之可矣。”“内伤之因,但认心字为要。”这种以“心字为要”的观点具有浓郁的道家色彩,与现今精神情志致病亦相吻合。现代医学对致病因素的认识,已逐渐由早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竞争的激烈,人们承受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如不能合理调适,可造成脏腑气血失调致病。对于此类疾病治疗重在调整精神状态,保持恬淡虚无的心情,控制过多的欲望,而非药物所能胜任。正如《医理》中所说:“以区区草木而疗心病宜乎无效,古人有以心医心法极妙。但将妄念之心渐渐磨去,道心自明,道心既可渐明,时时保守不昧,与形躯常常混合,浩然之气日集日生,真气渐旺,则向来积病自消。”从当今的临床实践看,内伤之病,心字为要的防病治病观,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医理》一书中反复强调“医家必须返博为约,既得纲领,胸中自有成见”。提醒后学者:在参考古方的前提下,发明前人所未备,不一味抄录古人之方,须随时了解大运之变更、六气之纲领和致病因素,以此改变成方的配伍,应付疾病无穷之变化。《医理》之医法立论简而理赅,内伤从性命源头立论,外感独重燥湿为纲。察脉诊断须去繁从约,以刚柔二脉辨其燥湿,以圆遏两字察探病情之进退,以浮沉缓数大小六脉察病机之转变,以神气之有无验其死生等,所提多为发古人所未及。整部书立意新颖,编排有序,医法严谨,简而理赅,论证精详,条辨清晰,对启迪后世,指导临床均有裨益,是一部好书。
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 汪沪双
-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文献研究概述
- 从《三因方》看《金匮要略》
- “校诂法”与“注释法”关系辨析
- 张子和生平有关史料简述
- 《桐君采药录》考察
- 《素问》《太素》正文对照考正
- 论《傅青主女科》气血相伍的治崩特点
- 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骨伤科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