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简要回顾

  关键词:医学史 现代 中医文献 整理 研究 概况

  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自古以来,历代均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医事业和中医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自清末至民国期间,西学东渐之后,当时政府因受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不仅使中医事业和中医学术受到了歧视和排挤,在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也难逃厄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及时制定了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使中医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下仅就此一时期,中医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作一简要的回顾。

  建国初期的中医文献整理研究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对中医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毛泽东主席十分重视中医药学,曾就发展中医、团结中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尖锐地批判了歧视和排斥中医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主席特别强调要努力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并提出要设立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院校,要让中医进医院工作,对于古代中医药文献,要及时加以整理出版。各地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一批中医研究机构、中医院校和中医医院相继办起来,大批中医进了医院、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

  1954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文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给中央的报告》,《报告》中提出:“整理出版中医古籍:出版中医中药古籍,包括整理编辑和翻印古典的和近代的医书,以及请对中医确有研究的人选题创作等项工作……。”对推动中医古籍和今著的出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周恩来总理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中医的研究工作(包括文献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机构。

  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成立,为中医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引下,随着中医事业的复兴和发展,中医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有:

  (1)影印和重印中医古籍:为贯彻党和政府的中医政策,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上海科技出版社及各地方出版单位影印和重印出版了一大批的中医古籍,如《素问》、《灵枢》、《杂病治例》等,经整理出版后,在社会上重新得以流通,成为传世的著作。而且还开展了许多新的任务,譬如工具书的编写、大型类书的编纂、孤本和善本的挖掘及中医文献理论性著作等,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中医文献的进一步整理出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所述,仅限于个人收藏之部分有关会议文件所及,如有不当,至祈同道们见谅。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 张灿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