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药海》览后管见
由冉先德等28位学者编著的《中华药海》(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以下简称《药海》)是目前载药最多的一部巨著。编者在“前言”中称其书有“十大特色”,对读者确有吸引力,使其成为1993年10月份10种科技畅销书之一。由于编者多是从事中医工作的,故对每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都结合医理进行阐述,使医药紧密地联系起来。如《药海》下册(P.348)的毛叶荚,此药在《新华本草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三册(P.348)仅有“叶,外用治风湿骨痛”的记载,而《药海》收录后,用医理阐述为“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风寒湿痹阻关节、重痛不已。用本品辛散祛风,温能散寒,则湿亦去,故有祛风除湿之功,上述诸证用本品有效”。因此,《药海》作为一部临床参考资料,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因为《药海》编著者多是从医,他们对于药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存在差距,加之工作中的一些疏忽,书中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此,笔者略陈管见,供编者及读者参考。
一、药数统计失误
《药海》言全书载药8488种,由于编者疏忽,少计11种药。该书上册是按药物功能分类,各类药物合计766种,下册是按药名笔画编排,各类合计7733种,两册药数相加应为8499种。
二、资料收集不全
《药海》编者在“前言”十大特色第6条中说:“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芒硝和白苏叶两个药物所标的文献来看,《药海》是以药物出典为主还是以药名出典为主标注文献?令人难明。
九、脱漏
1.王不留行《药海》(上册P.1161)其药的学名仅有属名及种名(种加词),脱漏命名人名Aareke。
2.山苋菜《药海》(下册P.137)只言“为茜草科植物”,脱漏植物名“短小蛇根草”。此外,误排、漏排现象也不少,如山里红(下册P.137)的学名Pyruspashia Buch.Ham.ex D.Don.被误排成PyruspashiaBucb.-Ham.exd.Don.其中将第一个命名人名与种名连在一起,又将第二个人名的第一个缩写词D改成小写体与ex连在一起,出现两处误排。再者《药海》没有附录药物别名检索表等索引,使用不方便,也是其不足之处。
- “内陷”出自何处
- 刘河间、张洁古生年考
- 《伤寒例》考析
- 评王孟英编《三时伏气外感篇》
- 从马王堆医帛书到《灵枢·经脉》看经络学...
- 气虚体质判定的文献依据及其兼夹状况
- 新中国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简要回顾
- 浅谈中医肿瘤病名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