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针灸疗法
我国独特的针灸疗法,历史已很古老了。它以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疗效迅速、安全经济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几千年来,针灸疗法不仅在中国人民医疗保健上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很早就流传到国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信赖。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与灸灼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它们本来并不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它们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相一致的地方,即都是按照中医的经络学说,选取有关的穴位进行治疗的。而且,针刺与灸灼治疗又逐渐地互相配合应用,《内经》所说的“针所不为,灸之所宜”⑦,也正是这个意思。于是乎,针与灸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并驾齐驱。
针刺的用具,起初并不是金属制成的;而是石质的,称为“箴石”、“砭石”。《山海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箴就是针的意思。《内经》说:“东方之域……其病皆痈疡,其治宜砭石”。公元2世纪,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说:“砭,以石刺病也。”也就是说,用尖锐锋利的小石片,刺压或刺破人体的某部体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由此可见,“砭石”是最原始的针刺治疗用具。其后,还有骨针与竹针等也被用作针刺的用具。此外,在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烧制陶器的技术之后,人们曾经采用过陶针治病,这是利用比较尖锐锋利的碎陶片,浅刺身体某些部位,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此后,冶金术的发明,不仅为制造各种金属质料的针具如钢针、铁针、银针创造了物质基础,而且也为制造各种用途和各种形状的针具提供了条件。在《内经》中曾记载了古代"九针"的形状、长短与用途。
古代的九针(见图)为:1、圆针(针身如圆柱状,头部呈卵圆形)主要用于按摩穴位;2、锋针(针身圆,针尖 1970年以来,中国的兽医工作者,把针麻应用到马、驴、牛、猪等家畜外科手术中,获得良好的效果。这种在兽医学上的医疗实践的结果,也进一步表明针麻的镇痛作用,的确是有着生理上的基础的。 然而,针灸疗法和针麻还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对于穴位、经络的实质,对针灸治病与针麻的原理,都有待于从理论上予以阐明。此外,在运用针麻施行手术时,有些手术中所存在的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内脏牵拉反应等问题,还需要更完善地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