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动物饲养(五)-育种

  育种

  动物育种是研究如何运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特别是遗传学,繁殖学、发生学等理论与方法来改良动物的遗传性状,培育出能适应于人类各方面要求的高产类群、新品系或新品种,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野生动物(包括药用动物在内)的育种实践是随着人类把野生变为驯养的过程同时开始的,没有驯养也就谈不到育种。一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对动物驯养过程中,培育出了许多驯化和半驯化的动物品种,除了供给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需要之外,也从中获得大量药物来治疗疾病。

  中国药用动物养殖和育种工作现状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已经培育出优良品种的药用动物,如乌鸡(单一品种)、鹌鹑(日本鹌鹑、朝鲜鹌鹑、中国鹌鹑)、蜜蜂(中国蜜蜂、意大利蜜蜂和高加索蜜蜂等)、家蚕(多品种)等。

  第二,已经培育出优良类群但尚未达到品种标准的药用动物,如梅花鹿与水鹿(黑鹿)之间的杂交。种间杂交是动物中所能进行的最远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由于基因的杂合性增加,纯合性减少,给动物带来了一系列与近亲交配不同的表型效应,这种效应中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是出现杂种优势。杂种优势表现最明显的性状是繁殖力和生活力的提高。杂种一代表现出最高的繁殖力,如交配力、产仔率和仔代成活率等等。因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繁殖力是育种的一个主要方面。杂种优势也使杂种一代的个体增强了生活力,使它们的生长更为健壮,对不良环境,对疾病,都有更强的抵抗力。杂种优势是目前动物生产中广泛应用来提高产量的一种手段,虽然杂种优势已经可用多种方法来获得,但对其理论上的研究和认识都远远落后于实践。

  (3)培育

  在育种工作中,除了选择(选种和选配)的作用之外,对仔代的后天培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培育工作跟不上,则优良性状在仔代中也不一定能显示出来,前面谈到很重要的数量性状,如产仔力、抗病力、生活力和生长速度等都对环境条件的优劣反应敏感。营养状况可以直接影响仔代发育的体形和体重大小,同样基因型的表型也可因营养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所以在育种工作中,要切实掌握基因型、环境、和表型三者之间的关系,使选择和培育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育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