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初加工——中药材优质的重要环节
药材经产地初加工后,剔除了杂物和药材的质劣部分,保证了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从而可以提高药材在临床上的疗效。在初加工时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
中草药采收后,绝数尚呈鲜品,因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所以,除了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初步加工。药材经产地初加工后,剔除了杂物和药材的质劣部分,保证了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从而可以提高药材在临床上的疗效。另外,在初加工时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
产地初加工的方法
中草药种类繁多,品种规格要求不一,各地传统习惯也不相同,故加工方法各异。现将各类药材于产地进行初步加工的常用方法分述如下:
一、根及地下茎类药材
(一)分级 将药材的地下部分采收后,按不同大小进行分级,以便于加工,如黄连、山茱萸等。寿命短或稍干即易丧失发芽力的种子,应随采随播,不宜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