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缺陷导致中药饮片质量不佳
中医药之所以数千年来应用于人们的健康医疗,除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外,饮片质量的保证也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中医师在为治疗疾病时,至诚至精的辨证论治全过程,都要体现在处方与遣药上,而要让患者尽快地解除病痛,最后只有患者把剂量准确的“道地饮片”正确煎服后,方能发挥治疗效果。然而近些年来,药房、药店用于配方的中药饮片质量每况愈下,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医临床疗效。
配方饮片现状令人焦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市场的多渠道经营、全方位开放形成了中药饮片市场需求量增大的格局,过去以采集野生药材为主供应市场需求的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市场的需求。,常用的大宗类药材约80%以上来自于家种,许多原产地的野生药材通过广大科研人员和药农的共同努力使家种技术取得了成功,但仍有一部分家种药材在产量和质量等方面难尽人意,导致配方的饮片质量难有保障。如小柴胡汤剂中的数味饮片。劣质饮片配方正在慢慢吞蚀中医临床疗效,影响中医队伍的壮大,遏制中医事业的发展。
管理缺陷导致伪劣药材难除
劣质的中药饮片影响中医临床疗效已到十分危险的地步了,业内有识之士在不停的呼吁、建议,种种问题却长期以来解决不了。难以遏制的真正“瓶颈”,就是监督管理环节存在诸多缺陷所致。
首先,监督管理力量薄弱。一50多万人口的县、市,仅有5~6名监督管理人员,面对几十家医院、几百家个体诊所、几百家药店,根本顾及不到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工作。倘若再不懂中药饮片个专业,即使碰到正在进行掺假使杂的伪劣药,也是发现不了问题的。
其次,监管手段滞后。事前、事中监管缺失,伪劣饮片从滋生到蔓延一直畅通无阻,直到出现问题或造成严重后果时,才开始事后的惩处。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中药饮片GMP补充规定》指出:2004年7月1日开始,中药饮片包装必须符合要求,然时至今日,中药饮片加工厂、药贩供应药店、医院的中药饮片包装仍然不符合要求。《规定》颁布三年了,当问及用废旧水泥袋给医院送药的药贩及医院药库保管时,他们共同的回答是:不知道这回事。这些“不知道”、“不符合”就是监管、宣传不到位导致的。某些药贩无证给医院送饮片,而一些监管人员却振振有词以“地产药,数量少”为由,得点好处,放手通过。
某些地方的中药饮片监管不到位,中药饮片质量上不去就会阻碍该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样就会导致“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等问题的加剧。而老百姓则往往通过这些看政府的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的建设。因此,监管力量薄弱,手段滞后和软弱,监管目标不明确,监管效果不满意导致伪劣中药饮片长期滋生蔓延,有关部门就应该追究地方监管部门的责任。中药饮片问题上出现的有法不依、违法不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管理缺陷导致的。
要有效解决伪劣中药饮片充斥市场,从而严重影响中医疗效的“老大难”问题,就要分析解决监管自身存在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下大力气解决监管部门在中药饮片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张存龙 甘肃省通渭县中医医院
- 建议实行“药材种子证书”制度
- 影响药材外观质量的诸多因素
- 朱砂功过古今谈
- 规范炮制标准提高饮片质量——关于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 中药材质量不合格原因何在
-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规格等级的划分
- 浙大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中药、中兽药质量监控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