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鸡血藤的药用解惑
由于中药材的产地和地方用药习惯不同,造成中药的学名、别名繁多混杂,出现同药异名和异药同名现象,给临床用药和调剂工作带来一些困惑和麻烦。其中大血藤、红藤、鸡血藤几种药名在应用上有所混淆,现就几种药在名称、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方面作一论述和区别。
一、大血藤
1.别名 红皮藤、大活血、蕨心藤、红血藤、千年健、红藤、五花血通、五花七、血藤。
2.来源 木通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藤茎。
3.产地 主产于江西、湖南、江苏等地。夏秋季采收。切片、晒干生用。
4.性状 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约30cm,直径1~3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浅纵槽及横裂纹,外友常呈鳞片状剥落而现暗棕红色。质坚韧,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本部黄白色,导管至细孔状,射线放射状排列。气微,味淡微涩。
5.化学成分 茎含鞣质。
6.药理 体外实验对金黄包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绿脓、卡他球菌等有敏感抑菌作用。
7.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归肝、大肠经。
8.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脑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二、鸡血藤
1.别名 过江龙、血枫(风)藤、猪血藤、大血藤。
2.来源 百科木质藤本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藤茎。
3.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秋冬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熬制成膏。
4.性状 茎藤常斜切或横切成厚0.3~1.5cm的块片。栓皮灰棕色,脱落处现红棕色。切面中央有偏心性髓部;木质部宽广,淡黄棕色,导管孔明显,韧皮部呈2~6红棕色至暗棕色环带,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其最内一圈为圆环;其余为同心半圆环,质坚硬,气微、味涩。
5.化学成分 含中药学名,从而好地为服务。
-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因素)
-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方面因素)
- 药物作用机理
- 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 中药研发不能本末倒置
- 影响药材外观质量的因素
- 中药有待统一规范的几个问题
- 本是同根生功效何不同——关于同源异效中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