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提取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及有毒成分。因此,中草药提取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但常用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近10年来,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中草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的目的。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CFE)是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常用的SCF为CO2,因为CO2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

  廖周坤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黄柏饮片制备口服颗粒剂,以采用SBE法盐酸调至水为pH1.0作第1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调至水为pH7.0和pH10.0作第2,第3煎为佳。

  “半仿生提取法”能体现中医临床用药的综合作用特点,符合口服给药经胃肠道转运吸收的原理。但目前这方法仍沿袭高温煎煮法,长时间高温煎煮会影响许多有效活性成分,降低药效。为此有人建议将提取温度改为近人体的温度,并且引进酶催化,使药物转化成人体易吸收的综合活性混合物,这样更符合辩证施治的中医药理论。

  6 破碎提取法

  袁珂等在分析各种传统溶剂提取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新的提取方法—破碎提取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植物材料在适当溶剂中充分破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他们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参照国外先进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破碎提取器,这种提取器主要由高速电机、破碎刀具、容器、底座、主柱及调速开关等组成。电机转速分快、慢两档,破碎提取1次仅需1-2min,提取后药材被破碎成匀浆状。通过选用各种性质的药材,分别进行冷浸提取法、渗漉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破碎提取法所得提取物收得率和薄层层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破碎提取法提取快速、完全,且不需加热,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溶剂和能源。

  袁珂等对冬凌草不同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以冬凌草甲素为指标分别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表明,破碎提取法较其它提取法提取的冬凌草甲素含量高。胡润淮等对忍冬叶不同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用薄层扫描法分别对不同提取工艺所得提取液进行绿原酸含量测定,在不同提取工艺中,破碎提取法从收率上看略低于回流提取法,但所提取的绿原酸含量比较高,且杂质较少,因此,忍冬叶的提取工艺应优选破碎提取法,袁珂等对车前草采用5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提取物的收率进行比较,并以乌苏酸为考察指标分别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破碎提取法所提取的乌苏酸含量较高,且这种方法具有提取快速完全,不需加热,节省时间等优点。

  破碎提取法虽然操作简单,避免了高温加热,提取时间也极短,但提取物的收率并不是最高,且也局限于实验研究,要应用于大生产,还需进一步研究。

  许多研究报道表明,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提取方面确实具有提出率高、有效成分损失少、周期短等优点,这些优点显示出它们在中药制剂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应加强对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用于工业生产方面的研究,以便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