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复杂波动性高血压的用药分析

  编者按

  波动性高血压属于一种难治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其他代谢性疾病时,用药较为棘手。顼志敏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用药方面,有着十分清晰的思路和缜密细致的策略。早些时候,本版曾刊登过他的关于心血管疾病用药的系列文章。有读者在阅读这些文章后,向本版编辑发来这份波动性高血压的病例,希望能得到顼教授的指点。顼教授在百忙之中,对此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就这位读者所提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回答。刊登此文,希望能对大家在高血压的治疗用药上有所裨益。

  □张叶萍 顼志敏

  典型病例

  患者,男,72岁。5年前曾被诊断为冠心病,住院治疗后未服任何药物,一直无明显症状。有50余年吸烟史,无高血压病史。

  去年12月中旬夜晚睡觉时,患者突觉恶心头晕;12月19日上午在某医院高血压科就诊,检查心电图正常,血压140/80毫米汞柱。医生认为,此血压属正常范围,患者症状不是高血压所引起,因此不用服降压药物,建议必要时去神经内科就诊。

  患者当天即往神经内科就诊,行头部CT、脑血管超声及颈椎动脉超声检查。影像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老年性脑改变;颈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示:双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是否患有冠心病需进一步确诊)。控制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平稳、有效;②安全、不良反应少;③服药简单、方便、易于提高依从性。故如无禁忌,可选择安全有效的长效ACEI类或ARB类药物与长效CCB类药物合用,从低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力求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控制血糖的药物亦宜选择安全有效的降糖药,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患者餐后血糖偏高,建议选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降低餐后高血糖。控制血糖具体用药可参考内分泌科医师意见。

  该患者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和LDL-C升高,建议首选他汀类药物,可继续使用阿托伐他汀(若经济条件允许可服用进口药物)。合用维E烟酸酯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加上患者依从性不好,该药可暂不服用。

  如无禁忌,可继续服用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和扩脑血管药物尼莫地平。抗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因不良反应较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建议最长不超过半年)。

  如果冠心病诊断明确,建议按照冠心病二级预防ABCDE策略全面综合考虑,即A:抗血小板,抗凝,应用ACEI/ARB;B:降血压,应用β-阻滞剂,减轻体重(BMI指数);C:采用他汀类药降胆固醇,戒烟;D:控制糖尿病,调整饮食;E:健康教育,运动,定期体检。

  问:用药后需要定期监测哪些指标?

  答:服药后一方面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控制情况,另一方面需要监测一些安全性指标如肝肾功能、肌酶、电解质等。如有异常,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问:患者饮食生活如何注意?

  答: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减少钠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2.如为肥胖患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

  3.适当补充钾和钙盐,鼓励摄入新鲜蔬菜、豆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戒烟!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一方面具有致癌性,另一方面可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戒烟可以明显降低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猝死、呼吸系统疾病和各种癌症等。该患者合并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戒烟对其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故建议戒烟。

  5.限酒。因为饮酒一方面可以显著升高血压,另一方面可降低药物的疗效。

  6.适量运动。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绪波动。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药理中心)